据联谊报 “准确定位嵊州小吃的发展方向,防止快餐化,推动研发、生产、配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厘清政府、市场、企业的职责……”日前,在小吃产业“请你来协商”现场会上,嵊州市政协委员裘娜的一番发言,直击嵊州小吃产业化发展的短板。
从嵊州市心街出现第一家小笼包店,到全国各地连锁店随处可见,嵊州小吃这个以小笼包为代表的发源于民间、壮大于民间的特色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迅速成长。目前,嵊州小吃从业人员已经达到8万余人,人均经济效益10万元。嵊州小吃的身影不仅国内处处可见,还出现在了东南亚、美国唐人街等地。但嵊州小吃也面临着产业化的瓶颈,在品牌影响力和做强做优产业方面,远远逊色于云南过桥米线、西安肉夹馍等地方小吃“大鳄”。
今年初,嵊州市被正式授予“中国小吃文化名城”称号,嵊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到2021年底,全市小吃产业年销售额突破150亿元。如何建设名副其实的小吃文化名城?以凝聚共识增添动力为初衷,市政协组织委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深入调研,赴兰溪、缙云等小吃名地考察学习,并召开“先体验后协商”的现场协商会,邀请小吃经营者、电商龙头企业主、部门负责人与政协委员进行面对面协商、点对点议事。
“当前,嵊州小吃依然面临着人才缺乏、产业化水平低、销售模式落后等问题,这直接制约着小吃产业做优做强……”协商会上,政协委员直指小吃产业发展的不足。对电商经营模式颇有研究的张国栋委员支招:“要尽快制定小吃行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动安全绿色健康发展,探索‘互联网+’模式,实现小吃产销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冷链中心,加强集中配送,以全球化、国际化思维,探索仓储基地布点。”协商智库代表徐华铛紧接着建言:“要进一步挖掘嵊州小吃的文化元素,做好与越剧的深度融合,建好小吃精品美食街和小吃体验馆,让游客一边看越剧,一边品小吃。”
市政协主席孙海荣结合前期调研提出,嵊州小吃产业要把握当前发展时机,呼应百姓期盼,补足产业化短板,在特色化、产业化、情感化上多下功夫,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抓小吃产业的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通过3~5年的努力,让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使“嵊州现象”成为“嵊州模式”,真正激活一方经济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