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G20杭州峰会后,诸多国际重大会议、赛事等在杭州召开,杭城国际化程度迅速提升。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如何建设国际化?杭州市西湖区政协日前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请你来协商·让环境更开放——发挥区位优势,打造美丽国际化社区”活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与区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镇街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国际化社区建言献策。会上,还来了外国友人。
为开好这次协商会,区政协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先后组织委员赴8个镇街、8个社区、9个部门,进行实地走访、专项视察、座谈调研、随机访谈,并撰写了《关于加快我区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建议》调研报告。
调研显示,西湖区现有常住境外人员约1.4万人。在实践中,西湖区通过提高社区服务标准、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树立多元参与意识等,国际化社区建设效果显著。目前,已有三墩镇文鼎苑社区、西溪街道花园亭社区、灵隐街道黄龙社区和蒋村街道诚园社区4个社区成功创建为杭州市国际化社区。
协商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走访了黄龙社区国际匠艺工坊,参与外籍居民学习陶瓷过程,体会中外居民的融合情况。
会上,委员们与市民代表、外国友人通过切身体验,就国际化社区创建积极建言。区政协委员叶苗芳把目光聚焦在国际化社区配套用房和周边设施上,她认为西湖区应该按要求达到国际化社区配套用房标准和功能,比如社区配套用房面积不低于每百户50m2,且总面积不低于350m2等,并结合城市开发、旧城改造、城市扩展等发展需要,科学布局,保证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用房区域清晰、功能合理、环境整洁。
对此,区住建部门作出了积极回应:“对于既有存在的标识,继续予以排查,不留死角,对于拟新增加的标识,随时上报核实是否符合规范,此外还将根据国际化社区建设要求,督促商铺门头招牌双语标识安装等工作。”
外国友人Kevin Nance(凯文纳斯)来自美国,来到杭州数年的他很满意现在的社区服务,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他说,社区图书室中外语书籍比较少,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比较少,建议多提供一些介绍中国文化、具有中国元素的外语书籍和杂志。
“针对凯文纳斯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代表文广旅体局做一个回应。”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陈丽用中英文回应,将通过与上级场馆流通外文书籍、加大外文书籍购置等形式,提升全区各级公共图书场馆外文图书比例。同时,针对外籍人士加大全区会展、文体赛事和体验活动等内容推送,拓展他们了解和参与各类休闲、文娱活动的渠道。
委员们还就规范公共场所双语标识、提升社区工作者素质、有效结合未来社区和国际化社区建设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回应。副区长缪凌蓉表示,将抓紧研究,确保协商意见落在实处,并及时反馈。
区政协主席叶伟平说,这次“请你来协商”选题准、调研实,并且在协商会场请进了外国友人,进行了双语协商。会后,区政协将持续关注这一主题,推动协商意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