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近日,磐安县政协召开“请你来协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专题协商会。部分县政协委员和乡镇(街道)、村代表,与有关部门负责人围绕主题开展面对面协商。大家坦诚交流、畅所欲言、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接着农村,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全省统一部署,磐安于2016年9月实施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列入整治的20个小城镇(点)已经全部通过验收,成功创建省级样板6个,市级样板5个,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优秀县。
去年,县政协就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今年又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列入 “三服务”内容。从7月份开始专门组建课题组,深入20个小城镇实地调研,通过走访了解、工作座谈、听取汇报等方式,了解掌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状,征集长效管理意见建议。
调研中,大家发现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常态管理落实难、配套要素保障难、长效机制落地难、城镇功能发挥难。
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陈瑜代表课题组作主题发言,建议下一步要以“美丽城镇”建设为载体,更加注重后续管理、功能发挥和要素投入。建立群众参与机制,解决“主体”缺位问题;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建立日常监管机制,解决“管理不善”问题;建立产城融合机制,解决“基础薄弱”问题;建立品质提升机制,解决“档次不高”问题。
县政协副主席张卫芳建议,各乡镇(街道)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切实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真正把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立起来;要切实发挥好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让大家参与管理和监督。
“请你来协商”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就今后如何做好开展小城镇长效管理提出多方面建议。陈化安委员提出,行政执法力量要下沉,将触角延伸到乡镇基层一线。蔡文君委员提出,小城镇建设要做到有活力、可持续,紧扣产业,激发城镇的内生动力。周春平委员建议,完善功能设施、强化重点管控、营造舆论氛围,改变小城镇“道乱占”“车乱停”“摊乱摆”回潮反弹现象。乡镇代表陶访杰提出,坚持多部门联动,多到乡镇开展行政执法;做到党建统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坚持问题导向、民生导向,切实将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乡镇代表潘航峰提出,加快形成智慧化城镇管理新格局,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与镇“四个平台”建设深度融合,做好网上视频巡查和路面综合巡查有机结合。乡镇代表张斌提出,规划部门要加强对乡镇规划调整指导,统一安排驻镇规划师,全程参与规划制定。村代表厉明忠认为,要示范性表率,发挥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切实落实好“五星十二分制”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党员责任。
县小城镇整治办、综合行政执法局、建设局、交通局、公安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文广旅体局等14家单位负责人作回应表态。
县政协主席陈剑波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础在“建”,关键在“管”,进一步巩固好整治成果,需要加快建立符合磐安实际的小城镇长效管理机制。管理经费保障、行政执法力量下沉、线乱拉、集镇集市“三乱”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有效解决。目前,美丽乡村的工作重心向打造“美丽城镇”转移,不仅需要重视“外在美”的环境提升,更需要注重产业发展,做好产城融合文章,真正让乡村美起来、活起来、富起来。
副县长吴志军表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长效管理必不可少,将充分吸收政协调研成果以及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出台小城镇长效管理实施意见,促进小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