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海宁市政协日前召开主席会议,专题协商“精准推进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保健康能力”。这次协商不一般,多平台互动,通过视频各方隔空热聊,打通协商“任督二脉”。
2019年,海宁组建了以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中心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三大医共体医疗集团,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医共体建设如何精准推进?紧扣这一民生话题,本场协商会首次采用主席会议专题协商和“民生议事堂”现场协商会联动的“1+3”模式,设置了会议中心和长安镇(高新区)、盐官镇、尖山新区(黄湾镇)4个会场,多个协商平台通过视频隔空连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开展“云端”协商,探索创新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与基层协商互动结合的新模式。
“议程紧凑,有提问、有回应,有互动、有共识,把协商会开出了现场办公会的效果。”胡宏宇委员如此评价。“这样的交流方式很新颖,可以听到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各方面的声音。”卫健部门代表张海波说。
为保证会议质量,协商会前,政协委员分多组到卫生院走访调研,并听取多个部门、单位以及医务人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我们广泛征集意见建议。”在长安镇(高新区)参加民生议事堂的陈淑娣委员在视频连线中说,“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一线的难点痛点,建议才能更有方向和针对性。”
近年来,海宁优化配置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着力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但基层医疗机构在降低居民疾病发生风险,全面提升保健康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尖山卫生院负责人邢正枝对此深有感触:“每年要为4万多人体检,基层医院无论场地还是人员均无法满足需求。”
为切实了解群众需求,长安镇(高新区)联络委组织政协委员下社区进家门了解社情民意;盐官镇联络委专门召集卫生院、村社书记、群众代表和政协委员座谈。“在镇上看病方便又实惠,小病不用再跑城里的大医院了。”盐官镇郭溪社区陈师傅说,“希望在特色门诊打造方面继续下功夫。”“签约医生服务很好,但是医生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卫生院药品还比较少,尤其是慢性病药品。”……盐官镇联络委主任沈大力反映搜集到的群众呼声。
“要重视人才引进与政策宣传,不断提升医共体服务水平。”付新征委员建议,通过提高乡镇医院医护人员待遇,鼓励“双下沉、两提升”,提高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委员们还认为,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是目前医共体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通过“引、培、用、管”并举的方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019年,海宁推进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幅度从2018年的3.15%提高到8.97%,基层住院人次同比增长9.37%,明显高于市级医院的6.54%的同比增长。“浙大一院的管理、医疗专家要直接下沉至基层。”沈鹏委员在会上建议,通过远程会诊、专家坐诊、上派培训、双向转诊等方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得到省级的优质医疗服务。“只有精准帮扶,打造重点专科,才能提升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说到动情处,李晓东委员站起来发言:“没有人才保障的医共体建设,只能画饼充饥、纸上谈兵,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同时落实好留住人才的措施。”
“智慧医疗”也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金小菓委员建议:“强化医共体集团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心和基层医疗单位直接的信息交互。”大家表示,要把“智慧医疗”作为医共体建设的平台和抓手,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打破机构和地域壁垒,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为群众基层首诊提供技术支持。
今年,海宁政协还将围绕“提升城市能级,推进品质城市建设的研究”“提升文化设施,优化功能布局”“促进优质小微企业持续健康成长”等一系列课题开展协商。在形式上,市政协将继续创新监督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圆桌会”协商、“民生议事堂”协商、委员会客厅等载体,重点推进“6+X”系列“请你来协商”活动,常态化运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云协商。
市政协主席周红霞表示,要与时俱进创新协商形式,提升协商效果,探索和丰富协商形式,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联动等方式扩大协商参与面,使协商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更富实效;要规范落实两政联动机制;组织部门、委员和群众专家开展三方评议,最大限度促进协商意见建议得到落实、产生实效。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