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杭州市余杭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以来,不断总结提案工作经验,探索创新办理模式,实行办理项目化管理,全过程公开。截至7月底,今年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占84%。
区政协制定《关于提案办理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绘制《提案办理项目化管理示意图》并上墙公示,挂图作战,构建提案办理项目化管理体系。
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区政协将314件提案分为整体环境质量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医疗卫生等20多个项目,分别由区政协领导牵头督办,相关委办具体负责,明确任务、细化责任,形成“一个提案、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在提案办理全过程中实现“定人定责,销号管理”,增强承办单位提案办理的责任感、积极性和主动性。
科学设计提案项目办理流程,每一阶段相应开展评议评价。第一轮(3月至7月),在承办单位作出答复后,组织委员对提案的办理情况按A、B、C、D四类件进行评价。A类件是指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B类件指所提问题部分解决或意见被采纳并已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C类件指所提问题因受当时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要以后解决,D类件指所提问题无法解决或留作参考。对认可是A类件的,作为办理完成进行销号。目前,第一轮分类评价已完成,其中265件提案办理已办结和落实,委员评价为A类的占84%。第二轮(8月至10月),对于提案办理中经第一轮推进后确定为B、C类件的,进一步加大办理督办力度,在10月底前,对B、C类件进行二次分类评价,对转化为A类件的进行销号。第三轮(11月至12月),对重点督办件和区政府领导领办件进行第三轮督办,年底对剩余的B、C、D类提案进行三次分类评价和满意度测评,对办理结果满意的进行销号。
通过全阶段评价测评,畅通信息回流渠道,掌握真实办理情况,加大提案督办力度,有效改善“重答复轻落实”现象,切实提高委员满意率,提振委员履职信心,激发委员主体意识。年底,还将把评议评价结果纳入综合考评。
将协商民主贯穿提案办理全过程,充分运用“请你来协商”等平台,有序推进提案人和承办单位的沟通协商。开展同类提案集中协商,由分管主席、副主席牵头、相关委办具体负责,召集提案项目相关提案人和提案承办部门进行面对面协商,就25个提案项目开展集中协商19次。对于难点提案,提升协商规格,邀请党政领导领办,和委员面对面协商。比如:针对养老专题,邀请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张振丰参加,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委员在协商中寻求共识,有力促进相关提案建议的落实;针对专业性强的提案,依托“委员工作室”开展专题协商,主持“委员工作室”的提案人召集关注提案内容的委员、行业代表、专家学者等,扩大协商参与面,广泛凝聚共识。
同时,坚持做好重点提案督办协商,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远程协商和网络协商等相关活动共计43次。通过拓展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丰富协商内容,改变过去提案人和承办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政协、提案人和承办单位三方合力,有力推动提案落地见效。
加大提案公开力度,在余杭政协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历届全部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依托《余杭晨报》、余杭电视台、《余杭政协》杂志、余杭政协门户网站等宣传载体和“余杭政协”微信公众号、“i履职”小程序等平台,及时公开提案项目办理的各个环节以及取得的成效,促进提案办理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
同时,积极挖掘提案故事,加大对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典型事例和优秀提案的宣传力度,推动公众了解和监督提案办理工作,努力扩大提案社会影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