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心苑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让家中的“老宝贝”安享晚年、幸福养老,是全社会共同的目标。
杭州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如何?老人是否适应养老环境?近日,杭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市民代表组成“体验团”,走进西湖区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感受养老服务发展的最新成果。
“我今年刚好70周岁,看到这里的养老设施,太让人惊喜了!”参观的市民代表感叹道。走进翠苑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家立刻被公共配套功能区整修一新的老年食堂吸引。
干净整齐的餐厅采光通风条件良好,健康评估中心和中医康复理疗室彰显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中心还设置了中医馆、康复辅助租赁区、日托区、多功能活动区、心理疏导(社会工作)室等配套功能区。
追溯到老年食堂的历史,要从17年前说起。2003年9月,全省第一家老年食堂在这里建成运营。从老人有个地方吃饭,到如何吃好饭,经过十多年发展,如今,杭州老年食堂(助餐点)已达1400余家,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题。
“体验团”还走进市民政局参观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目前,“互联网+养老”平台已接入“城市大脑”驾驶舱,养老机构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单数、享受养老补贴的老年人数等信息一目了然。
委员座谈交流
“通过本次参观,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总体功能布局、硬件设施、服务模式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对‘十四五’期间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有了新的憧憬。”在“走进民政•情暖重阳”座谈会上,政协委员就杭州养老服务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林蔚认为,在“十四五”规划中应该提倡点对点的居家养老优惠政策,建立“家庭病床”概念,让每一位老人都享受到优惠的养老服务。提升护士、护师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市政协委员王芳建议,在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下,要引导公众更加注重对老人的赡养和照护。“当前和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居家养老仍然是养老服务模式的主流,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子女的全面参与。”
“在企业入驻养老机构时要防止利益化,建议培养真正有公益心的企业,做出以服务老人为目标的科技型产品,以带动更多行业内企业创造出‘科技护老’产品。”市政协委员卜琰认为,关注城乡地区养老同样重要,其建设水平应对标主城区,让养老服务惠及更多老人。
老年人的今天就是
我们的明天
让我们一起
爱老 助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