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日报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的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能产生“1+1>2”的效果。
比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涉及的改革,就是典型例子。这一年,我走访调研了多个部门和一批企业、科研院所。从研发到样品、从样品到产品、从产品到产业,每一条产业链创新链、每一个环节都涉及改革,需要集成起来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推动创新浙江的建设进程。
过去,我们习惯于“单点突破式”的改革,一些地方在支持科技研发上进行了机制变革,出了不少论文、专利,但在产业化上缺少改革联动,导致许多科研成果“出不了实验室”,跨越不了基础研究与产品产业之间的“死亡谷”。究其原因,中试环节存在梗阻,是大家普遍反映的问题。中试是大规模量产前的试制环节,也是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和改革,探索多元化建设模式,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等制度,推动龙头企业、高能级科创平台联合地方政府、开发区(园区)、高校院所等共建中试平台(基地)。
再如,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端,我们要从以往提供政策优惠,变为提供更多的场景机会。以低空经济这个赛道为例,涉及空域改革等制度变革,以及技术、安全标准等建立。这需要通过跨部门的改革协同,共同搭建应用场景,为产业培育提供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