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浙江日报 缩小区域差距,是浙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题中应有之义。
去年以来,有个词很火,叫“奔县”,县城成为旅游热门地。《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浙江占35席,总量居全国第一。
这对浙江山区海岛县的发展不无启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县城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由于生态环境限制,许多山区海岛县虽发展工业受限,但在康旅赛道上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因势利导,将康旅产业打造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能极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缩小和其他地区的差距。
当前,浙江山区海岛县康旅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一些偏远山区海岛县受限于知名度不高和基础设施薄弱,在吸引游客和投资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如何突破?发挥比较优势最关键。比如围绕“爱情岛”IP,舟山花鸟岛不断完善专业服务,开发主题线路,探索文旅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景宁借助畲族文化特色,打造畲医药博物馆、畲家小院等“非遗小院”,让游客走进畲家、共享畲族文化。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也有明显差异,区域差异客观存在。对山区海岛县来说,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势必要发挥比较优势,在“一县一策”和“一县一业”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进一步增强山区海岛县的康旅活力和经济水平,我认为区域协作与沟通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区域合作框架,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互通,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构建起产业到产业链再到生态圈的发展格局,完善消费链,从而提升整个区域康旅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