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一场讨论会里的三个“兴奋”
会场:经济界(一)组讨论会场
关键词:改革发展
会场外,雪花飞舞、寒潮来袭;会场内,掌声不断、热情似火。
在经济界(一)组讨论现场,委员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兴奋”。每位委员的“兴奋点”不尽相同,每个人争着把自己的兴奋心情与大家分享,串成了一场“兴奋”的讨论会。
靓丽的数据,让委员们兴奋。“全省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省市县50%以上的事项开通了网上办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261元和24956元”……童亚辉委员第一个抢到话筒,念起了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数据。“这么靓丽的数据,这么漂亮的成绩单,真的让人兴奋。”他激动地说,这些数据表明了我省在过去五年里有效解决了发展动力活力转换的问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改革的成效,让委员们兴奋。“我发个言,对于‘最多跑一次’改革我是有亲身体会的。”第一次参加省政协全会的王贤俊委员是一名企业负责人,经常办理各种审批事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江成为审批事项最少、管理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省份之一。“这句话是实打实的,去年我们企业有一件审批事项要办理,按照以往的惯例,要跑几个部门盖章审批,至少需要一个星期,但这次我们只用了一天就全部办好了。真的很快。”
“这样的经历我也有啊!”干实业20多年的何俊南委员紧接着说:“我去年8月开始收购一家企业,备案登记、税务清理等各个环节走了一遍,只用了一个星期,12月就顺利投产了,政府办事效率真高!”顿时,会场内响起了阵阵掌声。
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让委员们兴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这让李晓钟委员很兴奋:“发展数字经济我们大有可为。”近年来她一直带领研究团队就我省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展系列研究,助推我省实体经济从“制造”转向“智造”。作为一名来自宁波的委员,张延的兴奋点聚集在宁波的发展上。“报告提出要加快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16+1’经贸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这两项建设对宁波来说真的是意义非凡。”
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会,在委员们一连串“兴奋”中很快结束。期盼改革创新,期盼持续发展,期盼民生改善,委员们的兴奋都是对履职责任和担当的生动诠释。
女委员们的“揪心事”
会场:妇联组和科学技术界(二)组讨论会场
关键词:早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启动学前教育补短板提升工程。在省妇联组和科学技术界(二)组分组讨论时,女委员们不约而同地谈起了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
“宝宝叫‘飞机’为‘灰机’,是跟着普通话不标准的保姆学的!”张月委员的话,让委员们感到很揪心。
针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金淦英委员做过调研。她说,一种是保姆代管,一般保姆仅能进行初级的看护,不太有教的能力和水平,甚至带来不安全因素;一种是全职妈妈带,牺牲了妈妈的事业发展;还有一种是祖辈抚养,隔代教育不仅容易溺爱孩子,也影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她发现,进入早教机构接受早教的0~3岁婴幼儿很少,以湖州市为例,目前该市0~3岁婴幼儿有7万多,但入早教机构接受早教的仅占3.2%。
“俗说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丁立燕委员发言认为,3岁以下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落地。”
“要大力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事业,建议使之和3~6岁儿童的教育一起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冯丹委员建议制订早期教育的具体方案,重点明确和规划早期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条件、经费投入、教师待遇等问题。纠正原来对早期教育管理与归属不明确的情况,建立教育或卫计部门主管、妇联和共青团等参与的管理体制,拟定早期教育机构的举办基本条件和市场准入标准。
丁立燕委员呼吁,鼓励现有幼儿园增设托管班,明确将幼儿园入园年龄向下延伸;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建设托幼设施并给予政策支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社区内家庭互助式托儿所,为家庭提供就近方便、小型化、负担得起的托幼服务。金淦英委员建议,通过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早教供给体系。
“当年为了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地区有一支相当规模的计生工作队伍。”童文红委员建议把这支队伍的工作重心转到农村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上来。可在村委会设服务点,加强对家长的早教知识培训,协助家长做好早教工作。
中学校长的教育“心结”
会场:教育界(一)组讨论会场
关键词:基础教育
教育,总能引发热议;教育,总能引来共鸣。
教育界(一)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现场,满座皆是教育界的专家,好似一场教育界的风云际会。
蔡小雄委员是杭州高级中学校长。数学教师出身的他,喜欢拿数字说话。蔡小雄唯恐基础教育“吃亏”,对政府工作报告字字计较。
有人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等于成功教育。对此,蔡小雄不以为然。他说,中国基础教育比较扎实,但存在诸多短板,学习力、创造力等问题亟待破题,学生教师的负担问题突出,教育的“剧场效应”令人忧虑。譬如说,你多补一节课,我就多补两节课,你多上半天班,我就多上一天班,导致师生“加班加点”,神经紧绷。
蔡小雄成为省政协委员后,媒体纷纷约访,他都婉拒了,只接受三名小学生记者的采访。
“蔡校长,怎样才能考进民办初中?”小记者们的第一个提问就让蔡小雄“傻眼”,更令他心痛,孩子们所处的竞争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可见一斑。
省教育厅副厅长陈根芳等委员纷纷追问:“那您是怎么回答的?”
“尊重本心、尊重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蔡小雄说,在浙江,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入学率几乎是个常量,但由此牺牲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更牺牲了孩子们天真快乐的童年。
如何真正优先发展教育?蔡小雄提出三条建议:还教师正常的尊师文化;助教师解决编制、安居问题;大力扶持公办初中。
建议完毕,全场掌声一片;建议背后,爱之深、责之切。
“多少离别怨憎会,换得明月照大江。”蔡小雄把杭高老校友金庸先生的这句话赠予在场委员,与同仁共勉,与师生共勉。
点赞!十大民生实事
会场:科技、医卫、少数民族界别组讨论会场
关键词:民生实事
“政府工作报告翔实、具体,特别是十大民生实事深得民心。”在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许多委员将关注点投向了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吴兰委员建议,在考虑发展数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发展质量。比如乡村礼堂建起来,就要挖掘发挥更大的作用,用长效机制确保物尽其用。
同样,胡永举委员对十大民生实事也赞不绝口。“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新增车位10万个。”胡永举说,这需要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要在规划和顶层设计上创新思路,集约高效。他建议,把传统的平面停车改造为立体停车,增加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机器人代为泊车、数字化管理泊位等。
提前20分钟就到会场的王旭初委员,一直在认真倾听委员们的发言,还不时做着笔记。在讨论临近结束时,他抢到了最后一次发言机会:“十大民生实事让人振奋,但没有列入的民生事件该怎么办呢?”
问题抛出后,全场委员陷入沉思。
“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共建共享。政府要和企业、人民一起来共建共享未来的社会发展,而不是大包大揽。要调动各项有利因素,为我所用,实现融合发展。”王旭初说。
身为杭州市疾控中心主任,他结合本职工作说:“我们做群防群控、专防专控、联防联控都非常有成就 。但是慢性病怎么办,原有工作方式有效但还不够。我们请了一批医生在广场为民服务,来就诊的人不多,有时还需要再用点小牙膏、小毛巾来吸引人流。”
王旭初的话引来一片笑声。“要利用行政手段、结合企业力量、吸引群众参与,用共建共享的方法来治理社会。”他又以手游举例:为什么既劳神又费力的事还能让人喜欢?是因为有奖励,可以满足获得感;有排名,可以满足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有团队,可以满足归属感。“好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王旭初说。
瑞雪纷飞聊幸福
会场:农业和农村(一)(二)组讨论会场
关键词:三农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乡村振兴大篇幅的描述,让我非常振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吴向阳委员说,当前,农民结构和产业模式都已发生变化,建议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吸引更多“新农人”回归乡村。“我越来越觉得在农村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关于“幸福”这个词,立刻引起了其他委员的共鸣,高安忠委员也深有感触。“浦江有个大塘高山番茄,由于口感独厚、品质好,很多人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每亩收入从过去的4万元提高到了8万元。”在他看来,乡村振兴,必须使农业兴旺、农村美丽、农民富裕,其中,让农民富裕是关键,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质量提升和品牌引领作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真正让农民富起来。
吴子敬委员也说起了他的幸福事:“丽水作为华东地区绿色生态屏障,这两年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形成了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中药材、畜牧业等九大主导产业,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丽水特色的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农民人均年收入的增幅这几年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如何让农业更绿,农民更富?吴子敬希望,构建绿色农业发展改革创新科技体系和产业链,依托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等改革创新主体协同攻关,以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化、品牌化为路径,推进生态农业山海合作,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变绿色为效益。
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举双手赞成!
会场:民革界别组讨论会场
关键词:高等教育
“我工作在湖州,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湖州元素,我数了数,共有七处之多。此次参会,我关注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到2022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我期待满满。”闵云委员的这一番话,瞬间点燃了大家的发言热情。
对于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她建议出台超常规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要支持市属高校发展,提高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目前我省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如何缓解上好大学难这一问题已迫在眉睫,对现有的学校进行规划整合,或者引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能使我省高等教育得到更好发展。”计伟荣委员接过话题如是说。
“我省高等教育数量与质量都存在短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我举双手赞成。”邢海华委员建议学习借鉴美国加州大学和加州州立大学的经验,推动浙江优质高校在各地市建立分校或独立校区。
“关注高等教育,还要特别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在的能工巧匠太少了。”王伟霞委员说,近几年,我省技术工人流失严重,希望通过超常规高等教育发展蓝领人才补充计划。“我们的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要稳扎稳打,不断加强技术工人的培养。今后五年工作中还要把抢人才、抢项目作为我们的重点工作。”
……
你一言我一语,如何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委员们议政热情高涨,对浙江的教育事业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