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政建言>>正文内容

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

助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林革委员代表民革省委会的发言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4日 来源:   作者:   字号:[][][]

本网讯  杭州、宁波都市区是我省大都市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殷切希望,对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具有重要引领作用。2021年我省出台《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杭甬两地相继出台行动方案,陆续开展各专项行动和标志性工程,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协同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两地产业对接还不够充分,产业、环保等政策标准衔接还不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有待深化,产业共融格局尚未建立,沿杭州湾智能制造产业带尚未打通。

二是交通互联互通有待进一步提高。两个城市群的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之间融合建设尚不充分,运营管理服务协同还不够,多种交通模式有效衔接还不足,同时面临监管模式、技术标准不一致等问题。

三是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有待进一步推进。两地在教育、医疗、文体旅游等方面的公共服务体系相对独立,互通互用和协同共享程度还不高。

四是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两地协同发展涉及税收、就业、人才等利益格局调整,紧密高效合作机制的形成还需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为此,建议:

一、做畅一小时通勤圈,唱好轨道上的“双城记”

杭甬“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已明确“杭绍甬1小时通勤圈共建工程”。实现1小时通勤圈,要加快构建一体化轨道通勤网络,尽快解决多种交通模式有效衔接不足的问题。要推动交通运输信用一体化,助力杭州、宁波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进一步解决监管模式、技术标准不一致等问题。要加快打造一体化公路客运网络,支持毗邻城市(镇)开行城际公交,针对性出台通勤优惠政策,比如城际高铁和市内地铁、公交换乘可享受联程优惠,上高速可享通行费优惠等。

二、做强优势互补产业圈,推动“独美”与“共美”相辅相成

杭州要持续提升主导产业的开放水平和创新能力,发展“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国制造”模式,扩大相关企业上市比重,培育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宁波要继续保持原有的港口工业优势,在提高制造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拓展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加强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深度合作。要从双城产业协同角度,突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产业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合作。省级层面要在GDP划分、要素指标、税收分成、上市培育等多个领域给予政策配套,提升双城联动的驱动力。

三、做优同城生活消费圈,推动全省整体消费能级提升

杭甬作为我省头部城市,应挖潜消费新资源新业态,建设新型消费商圈,引领全省整体消费能级提升。杭州应对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发展数字新消费,高水平建设新零售标杆城市和“数字消费之都”;以承办亚运会、亚残运会为契机,加快培育“运动+”新型服务消费;充分发挥良渚、西湖、大运河三大世界遗产的综合效应,推进文旅消费。宁波应着力建设国际消费口岸,打造跨境消费圈,充分发挥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优势。同时,两地应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相对均衡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一卡通”功能和使用范围,支持成立跨市域教育集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协同构建双核都市圈一体化消费格局。

四、做大城市群朋友圈,双核引领都市区合作共荣

推动杭甬“双城记”并不局限于杭州、宁波两市的创新发展,而是要借助杭甬一体化带动其他城市共同发展。一是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继续以“大杭州”的格局加快城市空间格局由市域向都市圈转变,提升杭州的辐射带动能级;进一步整合德清、诸暨、安吉等周边节点城市的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联动发展,做大都市群辐射圈,形成众星拱月的发展之势。二是以两市毗邻区为突破口加快都市区同城化,推动建设杭绍、杭嘉、甬绍、甬舟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引导要素资源向一体化先行区集中配置,引导区域合作从城市、区县进一步向乡镇下沉。三是通过区与区对口共建的方式,探索创新“飞地”合作、人才认定等合作模式,拓展杭甬联动的广度和深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四是省级层面创新组建“双城办”,专司常态化服务和协调工作,加强两地都市圈协同管理,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