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省政协专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浙江省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政建言>>正文内容

强化数字赋能

有效推进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

——潘国帅委员的发言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4日 来源:   作者:   字号:[][][]

本网讯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保有量将接近4000万辆,但同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动力电池的使用和退役大幅度递增,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110.8GWhGWh,亿瓦时,是电功的单位)。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作为一个新兴领域,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众多困难和问题,引导和规范行业健康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行业主要存在以下短板:一是评估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对称。科学、高效、经济的检测方法和残值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无法精准判断退役的废旧动力电池“健康度”。公允的第三方市场指导价比较欠缺,废旧动力电池所有者尤其是个人消费者很难找到合规的回收利用企业,回收价格不透明,废旧电池合规交易难。二是废旧电池难溯源,梯次产品难管理。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产品尚无标准和认证,产品应用也没有运营状态和数据的监测、分析,一旦废旧动力电池通过不合规交易流入非正规渠道,势必造成电池溯源信息中断,无法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导致退役动力电池安全事故发生前无法做到提前预警,事故发生后也难以做到责任追踪。三是产业协同能力较低,市场监管力度不强。一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链条长、流通范围广、流转环节多、行业跨度大,超出了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主体责任的汽车生产企业的可控范围。另一方面,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涉及多个行业监管部门,各部门对各自的管辖范围内的非主体责任企业的监管力度势必减弱,协同监管很难形成。

为此,建议我省率先布局,以“互联网+”回收模式,通过数字赋能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资源循环利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质效“双提升”。

一、建立废旧动力电池检测评估和线上交易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废旧动力电池残值第三方检测(评估)平台建设。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信息上传云端大数据库,并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基于数据模型的快速在线检测系统,为退役电池提供高效的健康度评估。同时,结合市场发展形势形成废旧电池剩余价值估算和梯次应用场景推荐。二是打造废旧动力电池线上交易平台,形成面向废旧电池所有者尤其是个人消费者的市场化交易体系。通过在线评估、交易撮合、招标竞价、估价包售等方式让废旧动力电池所有者直接与合规综合利用企业对接完成线上交易,有效精简中间环节,在合规交易的前提下实现电池价值最大化。

二、全面开展废旧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和安全预警

一是建设省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积极主动对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数据,全面收集省内废旧动力电池的交易信息,为废旧电池所有者提供“溯源管家式”数据上传服务,在解决合规处理带来的手续问题的同时,有效监管废旧动力电池的真实流向,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二是积极应用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主动管理梯次电池,将实时运营数据传输到平台云端监测系统,经大数据智能计算,分析判断电池健康状态,并及时给用户提供在线安全预警和故障诊断,有效降低电池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更好保障。

三、积极推动市场监管和产业协同高效发展

联合成立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做好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企业间、不同行业间、企业和企业间的协调工作,搭建交流与合作的行业平台。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者和新能源汽车营运企业(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等)、动力电池资产运营企业、商业保险公司、动力电池维修企业、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企业等的宣传,力求多渠道、多方位、多样化,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参与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同时发挥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作用,共同加强废旧动力电池交易市场监管,更加有效推动市场监管和产业协同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