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2015年以来,余姚市政协立足“早”“严”“实”“准”四字,积极开展黑河、臭河、垃圾河治理长效机制建设民主监督,成效显著,反响良好。
监督安排“早”字为先。“三河”整治工作事关民生,是群众反映强烈、受益显著的治水工程,市政协将此作为“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民主监督的切入点,及早谋划。根据省政协、宁波市政协的要求,市政协结合实际,及时研究下发了针对“三河”治理的民主监督方案,重点突出加强城乡黑臭河治理的制度建设、机制推进、监督落实等工作,部署开展“三河”治理民主监督。
监督形式“严”字当头。7个民主监督小组深入一线、深入河道,进行严格巡查,重点巡查列入余姚市68条黑臭河名单的河道。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委员们采用文字或图片等形式,及时反映给市政协民主监督办公室;汇总整理后,报市五水办落实整改措施。同时,在民主监督活动中采取“实地看,现场测,共同议”的形式,为“三河”建立河道检测档案,让数据说话,对“三河”的成因、现状、已采取措施和下一步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再将现场数据存档,与实地检查、环保部门之后发布的数据进行及时比照,提示相关镇(乡、街道)对辖区内有关河流进行关注,严防水质恶化。在开展集体民主监督前组织个别委员,对各区域的“三河”治理情况进行暗访,并将暗访内容反映给各民主监督小组负责人。
监督载体“实”字着力。由市政协主席、副主席担任7条河道的市级河道长,把履行好河长之责作为履职为民的重要抓手,定期了解所在镇(乡、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在河道整治、沿河违建拆除、截污纳管工程进度等方面的工作情况,通过深入实地踏勘现场,着重分析研究河道水质提升以及在整治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镇(乡、街道)开展好河道整治工作。同时,各专委会、联络委和界别活动组也积极创设载体,对全市“三河”开展各类监督活动。
监督建议“准”字托底。市政协向全市政协委员和委员所在单位、企业发出《我为“三河”治理献一策活动》倡议书,为“三河”治理收集金点子、好主意,使建议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精准。同时,根据“三河”治理实际,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从治污源头提出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方案,得到市委书记毛宏芳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采纳落实。
各民主监督小组就“三河”治理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建议,沟通水系,将已阻断的河道通过拆坝建桥或新开河道盘活水体;在没有条件开河的地方,通过建箱涵和地下顶管来达到水系沟通;加快推进城区,尤其是城中村的截污纳管进程,加强对环保违法的打击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减少污染源的产生;摒弃传统的“三面光”浆砌标准化方式,采用生态堤岸构造,在石块之间留缝,让鱼虾安家,尽力恢复原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河道生态的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