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五水共治>市县动态>衢州>>正文内容
江山政协:在大陈村的治水实践——“文化治水”探新路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徐忆雄   字号:[][][]

据联谊报    自“五水共治”民主监督开展以来,江山市政协充分利用文化的激励和教化作用,在大陈乡大陈村探索“文化治水”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成效。

村歌文化巧融治水之心

大陈村是全国村歌发祥地。利用这一独特优势,该市政协组织文艺界委员围绕“五水共治”主题,积极挖掘创作、自编自演具有浓郁乡土气息、蕴含丰富朴素情感、来源日常治水实践的村歌、村戏,将“五水共治”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江山婺剧研究院副院长陈宏君委员不仅为全市许多行政村谱写了村歌、编写了戏曲,还时常指导农民艺术团以唱村歌、演村戏的方式,向村民讲解污水治理、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市婺剧团国家二级演员段丽燕委员不仅带头唱村歌,还一次不落参加市政协组织的“五水共治”送戏下乡等活动。通过村歌这一乡土化的内容、多样化的形式、全民化的参与,大大增强了当地群众污水治理、清洁家园的意识。现在,文化礼堂基本上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展演,村歌文化为“五水共治”凝了心、聚了力。

生态文化巧破治水之局

大陈村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一个具有徽派古建筑特色的千年古村落。如何通过治水进一步促进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大陈溪一级“河长”毛水芳委员与大陈乡乡长柴琼颖委员商议后,因地制宜提出了生态治水的理念,充分利用村庄内原有的排水系统,用分散式方法进行污水治理。人畜粪便作为村中农作物、林地的肥料,就地还肥;洗衣污水、厨房污水经简易隔油池处理后,通过土壤渗滤等方式清除。

同时,市政协注重发挥委员中规划、建设、文保和农林水等界别委员的作用,邀请他们为村庄治水和古村落保护把脉问诊,为村民生态治污传经送宝。在此基础上,由村两委与每户家庭签订责任状,保证农户的生产生活污水采用自行消耗的方式进行降解,不直接外排产生污染,既保护了古村,护住了风貌,更提升了面貌,留住了乡愁。在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全面治理的同时,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民宿经济等,既承担起了“建设全省生态屏障”的责任,又肩负起了“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任。

家风文化巧绘治水之美

如何发挥传统文化在“五水共治”中的独特作用?市政协多次邀请衢州市政协原副主席祝瑜英作“弘扬传统文化”的专题辅导报告,为政协委员和广大村民传经授道。充分挖掘家庭文化内涵,发动每家每户创作、提炼家规家训,在门前“星级家庭”牌子上挂出来、晒起来,既促使村民们互看互学,更时刻提醒农户自省自查。

智慧在民间,该村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地面干净客人能站得住脚,桌面干净客人能坐下来,灶面干净客人能吃得下,脸面干净主人能走得出去”的“四面干净”这一既通俗易懂又寓教于乐、既继承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新家风。同时,注重发挥妇女在“清洁家园”中的主体作用,市妇联副主席何忠仙委员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汗水。在活动中,市政协鼓励每户家庭“自扫门前雪”,从小家做起,以治好“一家之水”,清洁“大家之水”;鼓励农户们在屋内的天井、小厅、窗台下、围墙顶等场地,将旧缸、旧瓦等老物件进行旧物新用、见缝插绿,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还组织开展“洁美家庭”“治水先锋”“夸夸我的好媳妇、好婆婆”“寻找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以“五水共治”治出了生态之美、村庄之美、和谐之美,又以人的精神之美促进了“五水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