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剑乔委员: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方剑乔委员: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30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人物档案:方剑乔,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记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直是我省卫生工作的一块短板,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把医改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问题。听说最近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过一次调研,请问目前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状况如何?

  方剑乔:我省的新医改通过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创新县乡村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机制以及强化信息化建设,大大提升了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水平,使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特别是自《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日前,我们在上虞、开化等地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在与一线医务人员的座谈交流中发现,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又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若得不到重视和解决,将会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影响新医改的有效实施,有可能出现新一轮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记者:您说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具体有哪些?

  方剑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品种偏少、部分药物缺失,与群众实际用药习惯存在矛盾,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目前,我省的基本药物目录包括507种药物,其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307种、省级增补药品150种、县级增补药品约50种,而在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制度之前,社会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品种普遍在1500种以上。原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以买到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常用药不在基本药物目录之内,致使百姓不得不前往上一级医院配药。  

  而进入基本药品目录的部分常用药物由于价格低、利润空间小,一些药厂已经停止生产。如开化县要求配备的507种药品中,只配到了400种左右,连抢救类药品中的止血药都难以配到,这导致一些医生无药可开,给患者造成了医务人员推诿病人的不良印象,甚至有可能引发医患矛盾。

  另一个层面的问题是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在实施药品零差价的政策背景下,医疗业务与经济收入基本脱节。基层医疗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后,是由60%70%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30%40%的奖励性绩效工资组成,考核指标中涉及工作量的指标少,要求工作质量的指标多,不但不能多劳多得,反而会多劳多扣,挫伤了一部分医务骨干的积极性。为了规避风险,有的医务人员将稍有疑难的病患转给上级医院,本可以做的手术也因为怕承担医疗风险而要求患者转院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基本医疗资源。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学历、职称偏低,年龄结构普通化,如上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的多为平均年龄在68周岁左右的乡村医生。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宁可待业或到社区医院,也不愿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上虞市今年计划招180名左右本科毕业的医务人员,目前,仍有100人左右的名额空缺。同时,近年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职能日益凸显,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而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弱化趋势,使得一些原医疗业务水平高、专科能力强的如外科、骨科医生,失去了原有的医疗市场,流失势在必然。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方剑乔:我认为,首先应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用药需求,适度增加省级和县级补充药物品种类目,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儿科及妇产科用药,满足基层临床需要。增补后的基本药物目录,要实行动态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重视新农合医保与新医改间的政策衔接,调整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方法与补偿比例,对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进一步进行调整,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发挥双向转诊的作用,促使病人就医理性回归。

  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基础性绩效工资中的岗位津贴要体现岗位的差异,适当拉开距离,激励性绩效工资重点要向业务骨干、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倾斜。在做好对质量指标考核的同时,强化对业务工作量的考核。建立地方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结余部分的奖励机制,赋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筹分配更多的自主权,促进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保障的政策倾斜力度。近日,我省卫生、教育、财政等七部门联合出台《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规定:经招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医学类大学生,将享有事业编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新进人员时,将优先从中选调;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优秀人才将作为业务骨干重点培养。这一连串“组合拳”,必然将大大激发医学院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农村的热情。为切实有效地充实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力量,卫生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还应出台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的政策,如采取增加招生名额、适当降分录取、减免学费、就业优惠等措施。同时,尽快全面实施“5+3”的基层医生培养模式,提高基层卫技人员的诊疗水平。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