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浙江省委会: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五对矛盾纾解之道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民盟浙江省委会: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五对矛盾纾解之道
发布日期:2013年04月25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尽管我省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上落实情况总体比较好,但从外来进城务工人员流入我省的发展态势看,总量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面临的工作任务将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
五大矛盾与挑战
当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主要面临来自五对矛盾的挑战:
挑战一:迅速增加的求学需求与流入地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2011年我省共有120.91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的占74.2%,外省户籍的约占80%。外来进城务工人员接受义务教育子女比2010年增加4万人。
挑战二: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强与各地学校规划布局相对稳定的矛盾。由于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流动性很大,每学期学生的变动率在30%以上,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事业发展规划和安排教育资源方面带来较大难度。
挑战三:流入地教育资源被稀释与提升教育质量难的矛盾。目前流入地大多采用插班、分散的方式,是通过扩大班额和稀释现有教育资源的方法来解决的,严重制约了我省义务教育小班化改革发展方向。还有25.8%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是艰难。
挑战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的本地学生家长强烈反对自己的子女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混合编班,出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增加后,本地学生便转往其他学校的“外增本转”现象。特别是在异地升学可能全面开放的背景下,这两类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将进一步凸显。
挑战五: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与身份限制的矛盾。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流入地的教育,产生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和生活向往,但“农二代”身份却进不了城市,情感上缺乏归属感,这是应该高度重视的当代社会问题。
相关建议与对策
如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系统性、复杂性研究不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矛盾还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为了进一步落实好我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我们建议:
构建综合协调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权益保障体系。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意见,充分考虑当地户籍人口增减、城镇规划布局、产业升级和今后进城务工人员流动趋势等,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进行科学预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与原户籍地顺畅的沟通渠道,尽快建立双向互动,部门互通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
实行积极创造条件与合理设置“门槛”相结合的策略。广东省采用“积分制”的做法值得借鉴。广东省对进城务工人员入户城镇的条件进行了指标量化,当指标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时,进城务工人员即可申请入户城镇、融入城镇。其积分指标由省统一指标和各市自定指标两部分构成。原则上进城务工人员积满60分可申请入户。
建议我省科学设计积分制度框架,尝试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积分管理,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加大办学条件要素保障力度。一是土地要素保障。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点在进城务工人员多的县(市、区)、城镇,将学校建设纳入城镇建设规划,按照学校建设计划,给予流入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土地指标方面的支持,确保教育发展空间。
二是资金要素的保障。增加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来浙江接受初中后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将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同时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在流入人口较多的地方兴教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建立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扶贫助学机制。
三是民工子弟学校师资要素保障。依法落实包括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待遇,保障其养老、医疗等制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重视开展民工子弟学校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活动,切实提高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
统筹解决好小班化教育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浙江省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和《浙江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小班化”。但是目前小班化的进程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产生严重的冲突。各级政府仍然应把推进小班化教育作为区域教育的品质进步与内涵发展的重要工作,认真研究,系统规划,不因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而迟滞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加快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外来人口合理流动。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发展应该按照禁止类、淘汰类、限制类等产业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工商等部门应把好审核关,有序引导外来人口的合理流动,加快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
进一步完善我省引进国外、省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子女就学等相关政策,构筑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人才高地。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潮水终将面临退潮的时候,未来我省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科学布局问题也应未雨绸缪。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