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年05月27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进一步明确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尤为关键。我省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创新投入总量仍然不足;二是高端创新人才依然紧缺;三是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偏低。
省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再次强调“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此,建议如下:
一、多元运营,加快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
建立健全相关金融政策。试行科技创新贷款、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建立健全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实行低利率政策和产业融资政策。
二、创新创优,将企业研发机构做大做强
树立标杆,着重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将企业研究院作为企业研发机构提升质量、专项发展的目标与方向,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大中型企业积极组建和提升企业研究院,做大做强重点企业研究院。
加强能力建设,引导企业提升研究机构建设水平。鼓励中小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并购、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建立海外研发机构。
三、人才支撑,共建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更好地落实和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将企业的技术人员同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同体,激励他们从长期发展的战略出发去不断地努力创新。企业内部要从改革分配制度入手,完善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重点要做好研发人才的激励。
四、法律护航,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外部环境
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是加大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维护技术市场秩序平稳的核心举措。政府部门必须明确各级管理机构职能和行政执法权,通过综合治理,铲除重复性、群体性、顽固性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集中地。司法机关要完善法律约束机制,提供保护知识产权的多元救济途径。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