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聚焦社会治理创新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委员聚焦社会治理创新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1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黄宏   字号:[][][]
【代表委员名片】
吴建依:省政协委员、宁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李越伦:省政协委员、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键词】治理
变“管理”为“治理”,虽是一字之改,却代表着执政理念的升华,折射着历史发展的进步。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如何实现从“管”到“治”的转变,成为与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一字之变,理念大不同
记者:从管理到治理的背后,体现着什么样的执政理念,又反映了什么样的现实呢?
吴建依:从管理到治理,要用法治思维和方法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用法治精神来构建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而其核心就是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守法、用法。
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这几方面:加强立法,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保证法律体系的完整与统一。强化行政程序,健全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机制,从根本上规范行政权的有效行使,确保决策过程公开、决策科学合理。创新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允许公众通过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查阅、了解涉及自身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使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现公众对行政权的监督。健全行政责任追究制,规范行政问责的范围、程序、方式,以责任来制约行政权的规范行使,提高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
社会组织,活力待激发
记者:在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社会组织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对于“小墙热线”和政府的关系,我们认为是相互协调的。一方面,我们解决了很多政府本身没法解决,或者没有精力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涉及外来农民工的邻里纠纷、劳资纠纷,我们出面就更容易解决;另一方面,我们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小墙热线”的场地、设备就全是政府提供的。
从管到治,制度需完善
记者:有人担心,在社会治理中,有些事务政府放权后,会不会变得难解决,该采取什么措施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李越伦:从管理到治理,必须以法治作为基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严密的制度体系。长期以来,企业之间产生经济联系,很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注册资本额,如今实行认缴制,一些公司以“虚高”资本混迹市场,容易造成混乱,产生纠纷。应该建立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公示企业注册资本的认缴额度、认缴期限以及到账情况;对虚报注册资本,在出资期限到期后认缴出资仍未到账,投资人准备注销或减资逃避法律责任的,出台具体规定进行查处。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