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国华委员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界别:建立“五水共治”长效机制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楼国华委员代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界别:建立“五水共治”长效机制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2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巩固“治污水”成效。加大岸上工业、生活污水的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根据区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沿江沿河产业布局和生态转型,深化和落实“河长制”,做好一河一档,确保“治污水”成效长期巩固。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实事求是设定工期,防止赶工期造成质量问题。实行分类考核,并引入民意测评,既要对进度等有关指标进行考核,更要注重对治理效果的考核,强化治水考核结果的运用。
统筹联动,洪涝兼治,着力推进流域治水。建立流域上下游联合会商、监测、督查排查等制度,大力开展异地交叉视察监督,实现全防全控。注重洪涝兼治,对城市涝灾成因进行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除了清疏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地下排水设施、有效治理路面积水外,还需对城市及周边的排水河道进行整治,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抓好节水,保护水资源,力促“保供水”。既要抓好城乡居民的节水工作,更要从工业、农业等方面着手,把“抓节水”和水资源保护作为“保供水”的重要措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让节水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意识。深化水资源配置和水价等改革,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约用水。
依法治水,倒逼转型,保障水环境长治久安。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五水共治”有法可依。建立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合执法机制,实行行政、民事、刑事三责并追,强化污染终身负责意识,形成不敢污的法治氛围。要推进转型升级,在依法依规对企业进行关、停、并、转的同时,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审计、监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治水项目工程预算、资金拨付、工程决算的监督,杜绝腐败行为发生。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