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委党校方秀云: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杭州市委党校方秀云:趋利避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方秀云   字号:[][][]
“十三五”期间,我国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程度将不断上升,并与家庭少子化、空巢-独居化复合叠加,人口结构转型的高昂成本,直接威胁政府财政偿付,也使国民对养老问题普遍产生焦虑与隐忧。因为我国是“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老龄人口规模极其庞大,且呈快速老龄化和深度老龄化态势,相比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更为突出。
老龄化也可以是积极的
老龄化自然会伴随产生养老金支付压力、医疗护理费用上升、年轻劳动力相对减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以及导致储蓄率与投资率下降、老年抚养比增加……除了诸多负面影响,老龄化并非世界末日、全面消极、完全祸害,事实上也有利好一面。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90年就提出“健康老龄化”口号,在此基础上,1999年又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并将健康、参与、保障作为“积极老龄化”的三个支柱。国际上还提出“成功老龄化”等理论。近年浙江基层还提出“幸福老龄化”目标。我们要做的是正确认知积极方面、科学评估相关风险,然后把握机遇、迎击挑战、趋利避害。
“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是一项系统综合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构、养老机构与设施建设、养老资源整合,还有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文化养老、老年宜居环境改善以及延迟退休等制度的完善。这一系列措施,都是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
我国老龄化进程与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约束并存,这一情况将持续相当长时间,人口结构转型或调整无法像有的国家那样通过调节生育和移民来解决,必须立足特殊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另辟应对途径。
与国内其他省域相比,浙江地狭人稠,老龄化进程快,程度高,老年人口数量大,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浙江需要更好地确立新的人口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现代智能科技,在工业产业和生活服务等领域,逐步推进“机器换人”。注重开发利用老年人口红利,凝聚老龄化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老年社会主体的潜能、价值和作用,建设一个综合素质更高的老龄社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为根本而有效的路径。
加快推进现代老龄社会建设
促进老年个体再组织化、老年人再社会化。受年龄、身体等生命要素自然退化规律影响,老年人必将离开工作单位或劳动岗位,逐步从社会的中心退出,回归社区和家庭,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范围随之萎缩,进而面临个体与主流社会正式系统的分离而被日益边缘与孤立,甚至断裂等一系列问题。
生产与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社会与家庭结构的特殊变迁,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更加剧了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的边缘化与孤独感,很多老年人面临碎片化生存境遇。如何将日益走向身心衰弱、空间区隔、行动孤立与生活封闭的老年个体进行再组织化和再社会化,给广大老年人群提供组织平台和参与渠道,使老年人有组织可依、有活动可去、有同伴可聚、有需求可满足、有信息可获取、有资源可利用……进而促进老龄社会的开放、融合、发展与共享,实现由被他人服务管理→自我服务管理→参与服务管理的社会角色转变和社会地位提升,这是一个崭新的社会课题。
拓展更多契合老年人的社区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是老年人参与健身养生、文化教育、社交娱乐、公益奉献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蕴含丰富的社会资本。社区公共空间容易创建各类老年人共同体,具有地域性、草根性、灵活性、多样性、松散性以及活动的可及性、适切性等特点,在满足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随着健康状况与行动能力的衰退以及家庭养老功能减弱,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会越来越多、对社区依恋和依赖越来越强。因而,老年人退出主流社会后,社区是最契合老年人自组织生存发展的场域。
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与主体作用。坚持自愿和量力相结合、社会需求同个人志趣相结合原则,激发老年人的善意善举、自我价值实现等积极心理动机,充分发挥老年人自身价值与主体作用,引导老年人共同应对和完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化解老龄化社会危机与现实难题,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
挖掘老年精英人才。加强老龄社会建设,必须开发使用好老年人才资源、尤其是具有领袖特质的老年精英人物。着力发掘老年草根组织的领军人、领导者,这是培育社区老年组织的关键所在,也是基层老龄事业和社会工作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