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建德市政协副主席 程旭 字号:[
大][
中][
小]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对污水治理工作来说,重点环节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是否正常,作用是否有效发挥,关系到“五水共治”的实际成效和“两美”浙江的长远建设。
主要问题
截至2015年6月,建德全市已建、在建乡镇污水处理厂9家,规划设计总处理能力48000吨/日,已建成总处理能力24000吨/日(含已完工未运行两家),实际处理量6495吨/日,账面总投资1.82亿元;已建成污水收集管网总计109.2公里,征用土地161亩,支付工程款1.08亿元。从调查情况来看,建德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行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设施建设不到位。一是污水处理率低。全市各乡镇已建成污水处理管网总计不到110公里,9个乡镇中主、支管网最长的乾潭镇33.9公里,最短的莲花镇仅有2公里。支管建设进度普遍滞后于主管建设,导致污水纳不进来。二是提标改造量大。建德现有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艺对磷氮去除率不高,全部要进行脱氮除磷工艺改造,否则难以通过环保部门验收。梅城、李家2家污水处理厂需进行提标改造。大同、李家、大慈岩、莲花、大洋5家污水处理厂尚未安装在线监测,安仁已安装但不能正常使用。经初步测算,提标改造、在线监测安装及设备更新改造尚需投入资金约1652万元。
运行绩效不高。从运行模式来看,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行基本是“各自为阵”,运行模式不一,加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运行绩效不高,而且还增加了监管难度。从污水处理能力来看,目前全市9家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仅有6495吨/日,与实际总处理能力24000吨/日(含已完工未运行两家)相距甚远。从运行费用来看,《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先进单位评定标准》显示,采用A2/O工艺法且处理能力<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参考成本为0.6~0.75元/吨,目前全市试运行的7家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成本为6.9元/吨,运行成本最高的李家镇为17.33元/吨,最低的乾潭镇为0.83元/吨。
原因分析
思想认识不统一。2014年8月,市政府出台《建德市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明确各乡镇人民政府是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与管理的责任主体,但由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多、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部分乡镇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工作主动性。加之污水处理属于公益性项目,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不说盈利能力弱,即便必要的运行成本都难以保障,乡镇污水处理厂对乡镇而言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经费保障难到位。各乡镇在前期项目建设过程中,已经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对于污水管网和提标改造等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后期大量的运行维护费用,普遍感觉有心无力,难以承受。目前,上级政府及部门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并未出台补助政策,而建德污水处理收费制度尚未建立,导致这项工作成为无源之水,举步维艰。
管网建设难度大。经了解,各乡镇对于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普遍缺乏可操作的规划,加上历史原因,普遍存在污水管网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设计规模不科学、雨污不分等一系列问题。老街区、集镇中心等区块人口集聚,百姓对污水管网建设往往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施工难度大,矛盾多,施工工期和质量难以保证。
规划设计欠科学。按照省政府最新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乡镇污水处理厂考核要达到一级A标,建德部分污水处理厂面临刚建成尚未运行就要进行提标改造的尴尬局面。由于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与上级补助资金挂钩,部分乡镇为争取更多的补助资金,规划设计时一味追求规模,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有部分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如大同工业园区的部分企业污水指标对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要求高,难以处理,需要企业自身对出厂水进行初步处理,符合设计进水指标才能纳管。
几点建议
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统筹协调。要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按照运营与监管分离的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厘清乡镇、部门、运营公司的责任边界,明确下步“事情谁来做,钱由谁来出”。要制订出台《集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办法》,编制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用于指导面上工作。
完善管网规划,加大建设力度。一是因厂因地制宜。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瓶颈,下步要切实按照当地发展规划、人口布局、生产结构、生活习惯、农村面源污染等特点,结合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完善配套管网建设。二是明确建设主体。明确乡镇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主体,要加快编制全市各乡镇的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包括集镇中心污水管网建设改造规划。各乡镇要倒排时间进度,克难攻坚,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坚决不让污水管网建设拖工作后腿。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主干管与支管建设的有机结合。
创新运行模式,提高运行绩效。一是自行组建运营主体。即按照《建德市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2014~2016)实施方案》的要求,尽快由市水务公司组建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营运中心,营运中心根据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排好接收计划表,逐一进行接收,并负责其日常运行。二是引入第三方委托运行模式。可将建德目前拥有的固废处理中心、工业污水和电镀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资源与污水处理厂项目捆绑打包,统一对外进行招商,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缓解财政投入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运行绩效。
注重考核监督,促进长效管理。一是强化目标考核。将乡镇污水设施建设与管理运行工作纳入各乡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中,增强考核刚性。对运营公司采用运行补贴的拨付与污水处理量和处理效果相结合的双向考核办法,促进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实时监控。实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自动化运行和监测。统一安装在线监测设施,完善远程实时监控手段,成立中心控制室,24小时值班,对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推进阳光排污口建设,确保污水处理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对污水排放口的监督和监测与机器设备检验检修监测。三是强化舆论监督。既要广泛宣传,营造全民爱水、护水的氛围,又要通过网络、手机等多种渠道及时完整地发布污水排放监测及处理的信息,便于群众监督。
拓展筹资渠道,加强经费保障。一是建立有效的收费机制。加快出台阶梯式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按照“谁污染谁付费”、“污染多收费多”的原则,实行排污处理有偿服务。相关部门要加快审核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以补偿成本、适当盈利的原则核定计费单价,建立符合乡镇实际情况,与乡镇目标考核挂钩的收费机制。污水处理费原则上用于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二是建立财政预算补贴机制。将乡镇环保基础设施运行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补贴,在市镇两级财政中切出适当比例,对第三方实行定额奖励和处理量奖励相结合的方法,激励第三方积极作为。三是财政、环保、住建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补贴资金。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