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1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大][
中][
小]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省政府“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创新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又作了进一步细化,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
研发投入强度相对较低,科技创新现状不容乐观
从长三角地区横向比较看,我省科技创新形势较为严峻。以邻近的江苏、安徽两省为例,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发明专利数等指标上,浙江与江苏的差距逐渐拉大,而与安徽的差距则逐渐缩小,明显呈现出“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紧迫局面(见文后图表)。
另据三省GDP统计数据,2000~2003年,我省GDP增速领先于江苏、安徽,到2004年被江苏赶超,2008年被安徽赶超,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14年。而自2008以来,安徽省R&D经费同比增长率也开始赶超浙江,与GDP增速趋势相同。
分析上述数据,可以认为,高新技术投入强度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出口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强弱乃至GDP增长潜力密切相关。
从“十二五”、“十三五”时期纵向比较看,我省研发投入力度亟待加强。按照“十二五”规划,我省研发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在2015年末达到2.5%,截至2015年底实际完成2.31%,年均实际增长率为5.4%(2010年为1.78%),低于GDP增速。按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省研发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2.8%,据此推算,年均增长率仅为4%,以此速度,则我省科技创新短板与周边省、市差距不仅无法缩小,反而将逐渐扩大,对我省发展后劲影响极大。“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局面将演变为“标兵更远,追兵赶超”。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大力推动科技创新
在思想认识上,要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强度对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一要全面分析、充分认识研发投入强度在创新发展中的源头性作用。推动科技创新的要素有很多,如资金、人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如果说制度建设、平台支撑是外围保障,那么研发投入强度则是提高创新水平的根本保障,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二要深入理解领会中央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放在首位的深刻内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升发展质量,创造新价值,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根本性举措。科技创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切实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科技创新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具体举措上,要切实提升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优化现有经费使用效率。一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科技创新的整体氛围,特别要把“十三五”规划中追求科技投入翻番作为广泛共识和约束性指标,而非预期性指标。大力营造重视科技投入,重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良好科技生态。二要明确科技研发投入年增长率,量化R&D经费占GDP比重。在具体数值设定上,可参考长三角地区先进省份江苏(2014年R&D投入强度已达2.54%)及邻近国家韩国(韩国2001年人均GDP与我省目前类似,其2001年R&D投入强度为2.6%,至2005年达到3%),我省R&D经费占GDP比重在“十三五”末期应达到3.5%,年均增长率达到9%(略高于GDP增速),既较符合实际,又能切实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三要做好存量工作,优化现有R&D经费使用效率。要做好经费资源清查工作,摸清各行政区划、各投入主体R&D经费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关注经济发展水平与R&D投入强度差距较大地区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建立财政资金投入评估机制。优化研发结构,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R&D经费中的比重。力争实现重大领域技术突破,提升浙江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兄弟省市的差距。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