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足
人才总量供给不足,专业性人才紧缺。根据阿里研究院与淘宝商学院联合发布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显示: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200万,人才总量缺口较大,其中专业性人才尤为紧缺。以临安市为例,有79.1%的网商表示缺乏运营推广人才,有60.4%的网商表示缺乏美工设计人才,有50.3%的网商表示缺乏数据分析人才。同时,随着销售额上升,网商对客服、物流仓储的人才需求也迅速增加,年销售额超过百万元的网商有25.3%表示特别缺客服人才。
政府培训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不足。当前,政府对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统筹思考,偏重于农村电商知识的普及、网店数量的增加,而缺乏针对产业特征、行业发展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队,对各职能部门的资源缺乏科学的统筹使用。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大多仅根据各自的职能去开展电商培训、人才培养,因此造成了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的重复。在培训课堂上经常见到一些“老面孔”,而更多的农户网商却因为信息缺乏而得不到培训,造成了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激励机制和生活配套设施不足,人才流失严重。随着电商人才的年轻化趋势,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个性化生活配套的需求。农村地区的医疗、休闲娱乐、教育、社会保障等生活配套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人才的需求。同时,相关的扶持政策、激励机制以及与人才贡献相配套的分配制度等尚未完善,难以吸引并留住高级电商人才。此外,农村电商以中小企业、家庭作坊发展为主的特点,也难以为高级电商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四建议
抓住一个核心,培养与挖掘核心带头人。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带头人会带动一群人的发展,其作用的发挥关系到一个村甚至一个地区的兴衰成败。对于扎根在农村,并能带动农村发展的创业创新人员,政府要重点培养,使他们有知识、有技术、有经验,并建立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强典型宣传,以“点”带“面”,发挥好带头人的作用。
实施两种策略,引进高端人才,培养本地人才。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一要通过“筑巢引凤”,重点加大高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力度。二要与专业化的猎头机构合作,通过薪酬、福利等因素吸纳所需的高端人才,并切实解决引进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三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外聘专家、智囊团队、兼职等多种形式组建服务农村电子商务专家团队,解决县域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水平。在本地人才培养方面:一要建立对本地电商企业、各类网商、传统工商企业的长效培训机制,与淘宝大学等电商专业培训机构共建培训基地,促成电商专业讲师与网商群体的交流、培训成为常态。二要推进操作型电商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周边大专院校的合作,开展电商人才定制培训、电商企业职工在职培训等,大力培养本地实用型、技能型电商人才。三要实施电商人才培养工程,鼓励开展面向农民和下岗工人的电商培训。
完善三种机制,即人才开发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鉴定机制。一要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强统筹规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扮演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政策提供者和制定者角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以电商实用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为重点,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质量。创新培训模式,根据农民实际,灵活采取专题授课、网络教学、电视讲座、技术交流、现场答疑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健全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有效形式,做好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后的跟踪服务工作。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电商人才评价认定制度,推广电商职业技能鉴定,扩大电商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面,推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规范化。
落实四项保障,即工作体制保障、经费投入保障、院校教学保障、创业环境保障。一要完善电商领导小组工作体制,明确商务、科技、农办、团委等部门的职能,形成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建立电商人才培养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解决年度电商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统筹协调问题。二要统筹电商人才培训经费,由市级电商领导小组统筹,整合各有关部门培训经费,确保有效使用,拒绝重复培训、低效培训。三要发挥各高校、中职院校电商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强校企联合,开展“企业实景式”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四要营造良好创业环境,鼓励创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镇村级电商协会,激发返乡青年、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支持和鼓励农村电商带头人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电商人才,授予荣誉称号,增强他们的政治荣誉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