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浙江省委会:探索校园艾滋病防控干预模式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民进浙江省委会:探索校园艾滋病防控干预模式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22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统计数字,全球艾滋病毒感染者大约为3690万。目前,我国估计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占总人口的0.06%,即每1万人就有6人。我省疫情也十分严峻,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数量上升。二是艾滋病向校园蔓延,校园艾滋病问题凸显,青年患者增加,且有低龄化趋势。我们认为,校园艾滋病疫情,亟待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强化防控机制和责任。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由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组成的艾滋病疫情会商机制,定期通报商讨校园艾滋病疫情,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的对策措施,制定实施方案。要按照行政区划和属地管理原则,各级教育、卫生部门要明确对辖区内学校防控艾滋病的主体责任,做好学校卫生管理、校园稳定、健康教育等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将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教育、卫生督导评估及有关专项工作检查内容。疾控中心和学校之间要建立定期联络机制,适时根据疫情形势,研究制定推进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促进防治艾滋病各项工作在学校的落实。

强化校内防控力度。高等院校应建立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领导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医院、学工、团委、宣传、教务、后勤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使防控工作常态化、组织化、制度化;构建疫情信息网络,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学校与当地疾控机构之间的联系网络和通报机制,及时把艾滋病疫情和有关防艾知识通报家长,通过家校互动,落实相应的教育、防控、监督措施。中学阶段要落实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高等学校每学年要有不少于1课时的专题讲座时间,开展多种形式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学校师生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提升预防意识与能力。

强化综合性教育。要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等协同作用,强化综合性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对于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提高性节制意识,提倡婚后性行为,教育他们正确采用预防措施以保护自己和性伴侣。

强化专业队伍作用。卫生部门要加强指导与监测,扩大高校艾滋病监测点;深入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志愿者培训等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提高咨询检测服务的可及性。探索建立校外专家组授课培训制度,聘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开展防艾知识普及及师资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疾控机构和学校医务部门的作用,通过学校辅导员队伍等,做好艾滋病预防和感染艾滋病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落实在校学生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提供针对性的咨询、指导、转介和抗病毒治疗服务,改善病人生活质量,避免疾病传播蔓延。

强化社会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扶持,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高校的防艾工作。社会组织具有独特优势,能及时了解学生艾滋病感染者细微和真实的诉求,很好地抚慰他们的精神创伤,引导其回归社会,降低故意传播乃至报复社会的风险。同时,社会组织对于男同性恋学生在同伴教育、知识宣教、消除歧视、预防高危行为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