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先后实施了“送文化、种文化、办文化和创文化”等系列举措,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繁荣了乡村文化市场。一些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演艺模式孕育而生,丽水乡村春晚(简称“村晚”)被列为“全国公共文化示范项目”,成为以“村晚”为代表的我省乡村文化自主发展繁荣的成功案例。由农民自主创办的、具有生命力的“村晚”文化活动,亟须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更好地融入乡村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共同打造文化旅游融合体。对此,建议:
——科学规划引领,强化目标导向。以推进“村晚”文化旅游融合体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农村全面小康与现代化。以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农村文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以“四个全面”为指导,改革与优化文化产业旅游的管理体制,提高区域治理水平和政府管理效能。以创新运营机制为抓手,深化改革创新,创新文化产业旅游投融资机制、旅游融合发展新机制,推进乡村系统的整合提升。
——注重多元协同,强化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旅游发展要注重文化、产业、旅游协同发展,有效地进行功能融合,发挥功能效益。将融合发展作为打造乡愁旅游目的地的必由之路,尽快确立乡村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战略目标,并纳入“十三五”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立专家组,汇集专家智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智力扶持,更好地为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服务。实施项目评审,注重成果激励。进行多次项目评审,全面听取各方专家意见。对旅游经营者、旅游目的地居民进行成果激励,使其主动创新维护特色旅游产品。创设“自己”的赛节会展,强化系统推进。赛事、节庆、会展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有条理的、规范的推进体系能显著提升赛节会展的效果。
——创新商务模式,打造文化产业旅游“融合体”。以构建国际交流平台为抓手,促进文化产业跨境电商与网络化发展。以文化体验产品开发为抓手,促进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目前我省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美食品牌,可以通过发展养生美食打造国际品牌,延伸美食产业链,让有机食品加工业和养生美食餐馆,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进而打造“国际养生美食城”。配套创新“村晚”文化产业商务模式,深化乡村文化体验,延伸乡村文化产业价值链,建立文化产业旅游“融合体”;创建浙江“村晚”民宿复合模式,探索“村晚”星级认定、建立专家理事机制、开发“品乡愁、筑乡梦”体验产品、构筑网络定制菜单平台等,推进运营机制创新,加大 “村晚”、特色产业与民宿的融合力度,推进乡村文化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系统化”;“养生庄园”可作为未来浙江民宿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