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课题组:加强农村惠民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课题组:加强农村惠民服务 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29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一、各地正有序有效扎实推进,任务能如期完成

省政府2016年“加强农村惠民服务”民生实事目标明确。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盯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上下协力推进。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各地高度重视。各地均纳入对下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内容,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细化方案政策,强化督察落实。各设区市、县(市、区)在财政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挤出资金,加大配套投入,确保实事办好。

(二)工作进展顺利。截至10月底,全省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开工20631户、竣工17223户,82.1万农村人口饮水条件得到改善,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465个,提升美丽乡村公路5832公里,建成港湾式停靠站2635个,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3.1%86.1%117%146.5%97.2%87.8%

(三)特色亮点纷呈。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方面,各地整合政策资金,效果良好。杭州市采取市县乡联动补贴,每户最高可补47500元;文成、泰顺、龙游、临海、仙居等地对一些分散居住的五保户、独居老人采取集中建农村集体公租房等安置措施。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嘉兴市通过建“红色殿堂”、种“红色细胞”,打造和彰显嘉兴红色文化品牌;金华市深挖礼堂文化,拓展礼堂魅力,形成礼堂网络;衢州市做足“农村文化礼堂+”文章,将流动文化服务、留守儿童关怀等融合进来。在改善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方面,永康、义乌、东阳等地,或专门建设,或依托疾控中心、大型水厂建成县级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完善了水质检测体系;余姚市列财政专项经费保障水质监测工作;嘉兴市农村饮用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舟山市定海区加强对全岛水资源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在提升美丽乡村公路和港湾式停靠站建设方面,淳安县建设淳杨环湖绿道;绍兴市柯桥区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丽水市莲都区、遂昌县等5个县(市、区)推行乡村公路财产损失综合保险;景宁县港湾式停靠站融入畲族文化元素。

(四)群众真得实惠。上述民生实事的持续深入推进,使当地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不少,需予以重视

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方面:一是资金配套不足。国家补助为每户7500元,省财政从今年开始按照11配套补助,但全部用于增加5000户改造任务上。各市、县(市、区)和乡镇(街道)有的有配套,有的没有。二是计划控制不够灵活。基层反映,已上报的年度危房改造计划名单,少数家庭因发生变故等无法如期实施,名单重新调整难。三是危房鉴定费用偏高。金华市反映,如果没有地方政府配套,每户补助资金仅7500元,而危房鉴定费就需3000~5000元。四是应保尽保难做到。一些在标准线上下浮动的困难家庭、自身筹资能力弱而被迫放弃改造的家庭以及个别因不知情而未申报的贫困家庭享受不到政策。

在改善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方面:一是分散式供水困难多。分散式供水因工程建设标准低、损毁率高,遇到持续干旱天气和节假日,供水及水质没保障。二是水质检测配套少。全省32707处农村供水工程中,占93.5%的小型水厂水质无法自检,依托县级机构做检测的,检测指标少、频次低。三是长效管护运行难。全省农村供水管网渗漏率达30%,尤其是分散式供水工程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落实不到位,水费收取率低,资金缺口大。四是任务完成情况考核标准和办法不明确。仅凭各地自报,没有验收核实。

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方面:一是持续推进压力大。目前经济条件较好,旧学校、旧礼堂等能改建、扩建的,基本已建完,受经济实力和建设用地指标限制,今后新建压力越来越大。二是日常运营管理难。文艺人才缺乏,活动组织能力弱,日常运营经费保障机制未建立成为普遍的现象。三是工作机制待理顺。省里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纳入“淳安等26县发展实绩考核”,评分采取实际完成数减去计划数办法,导致建设任务越少考核分数反而越高,影响有关地区积极性。

在提升美丽乡村公路方面:一是基础相对薄弱。许多乡村公路安全隐患多。有的通村公路没有联网成片,断头路较多。二是养护比较困难。《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未把乡村公路列入路政管理范围,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无法可依。乡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不稳定,技术水平低。三是资金普遍缺乏。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存在过度依赖省补资金问题。我省提升改造乡村公路平均每公里8万元的补助标准偏低。

在建设港湾式停靠站方面:一是规划设计亟待重视与加强。港湾式停靠站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和地方人文特色有待进一步加强,片面追求“高大上”和过于简陋现象并存。二是土地指标审批落实缓慢。各地普遍反映,港湾式停靠站建设用地审批时间过长,指标获取难。三是缺乏经费保障机制。港湾式停靠站点多面广,扩建前需征用土地和地面附着物,建成后需日常维护保洁,管理主体不明确,所需经费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三、以更高标准更优质量做好工作,确保实效惠民

加强农村惠民服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是补齐发展短板、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标杆省份的重要举措,必须持续深入推进,务必实效惠民。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层层压实主体责任。明确界定和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职责和要求,层层传导压力,避免因责任不清导致任务不落实。特别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扎实有效地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切实加强统筹协调。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统筹协调,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责,各职能部门要建立定期会商机制,督察部门强化跟踪检查。三是做足做好结合文章。将“加强农村惠民服务”工作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政策,整合资金,加强工程时序和项目衔接,减少重复和浪费。四是加强工作考核。将“加强农村惠民服务”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省委、省政府对各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

(二)进一步严格质量标准。一是坚持开门搞建设,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建立群众参与项目决策、建设、监督、验收和运维管理等工作的机制。二是强化项目监理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防止偷工减料、豆腐渣工程。三是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对不达标不合格的,该返工的要返工,问题严重的要追责。四是上级业务部门要强化对基层的技术指导。

(三)进一步加强要素供给。一是保障土地供给。省国土部门可考虑每年单列一定指标,同时各市、县(市、区)调剂一些指标,专用于“加强农村惠民服务”建设项目;鼓励通过集中改造危房,节约土地资源;统筹规划设计乡村公路改造提升和港湾式停靠站建设,统筹征用土地。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坚持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完善分级负担、以奖代补、社会共筹机制,落实各级财政投入主体责任,积极探索PPP等模式。三是抓好人才输送。省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基层一线干部和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为基层搭建更多互学互鉴平台;建立健全城市专业人才下基层对口指导帮扶的激励机制。

(四)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方面:省、市和县(市、区)三级财政全面及时安排配套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配套力度,提高资金补助标准,对特别困难户实行政策兜底;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数据库动态调整机制;降低危房鉴定收费;开展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体系课题研究;探索开展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地方性法规建设。在改善农村人口饮水条件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集中供水率;着力解决分散式供水筹资难、标准低、易断流、水质差等问题;修订《浙江省农村饮用水管理行业规范》,遏制农业面源污染;延长到期的水资源费等优惠政策有效期;在全省新规划建设一批区域水质检测中心,努力实现农村饮用水水质化验全覆盖。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方面:突出重点搞好中心村建设;强化功能集聚,尽量与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党员活动室等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乡村公共服务综合体、村民服务中心;整合各界力量,建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事业单位送服务到农村文化礼堂的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鼓励以设立公益岗位的方式配备农村文化礼堂专职工作人员;突出地方人文特色,彰显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在乡村公路改造提升和港湾式停靠站建设方面:提升一批乡村公路为县道,新规划建设一批乡村公路及停车场;修订《浙江省公路管理条例》,将乡村公路纳入管理范畴,赋予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路政执法权,对乱堆乱放乱建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研究制定推进美丽乡村公路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探索推广乡村公路灾毁综合保险;道路两旁的洁化、绿化、美化应体现乡村特色,展现乡村风光,以林为主,尽量降低养护成本;明确港湾式停靠站管护主体,确保整洁实用。

(五)进一步持续深入推动。“十三五”期间,继续将“加强农村惠民服务”作为省政府每年的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充实和调整相关内容,增强定力,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坚持建、管、护、用并举,逐步将工作重心由建设向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将财政补助由建设环节向运行维护环节延伸,确保各项设施建而能用,用则用好,长效惠民。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