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气、生活中的毒气以及烟民的烟气这“五气”是造成霾的重要因素。建议把“治废气、净尾气、控尘气、防毒气、减烟气”与“五水共治”一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加强督查和考核,接受群众监督。同时,成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的协调机构,加大区域联动控制污染力度。
在治理工业废气方面,推进天然气(电)替代燃煤,对重污染大排放的传统产业要关、停、转、改,并开展炼化化工、涂装、橡胶塑料、制鞋、化纤等行业的挥发性有机物整治。在机动车尾气治理上,严格新车和转入车辆环保准入,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公交、环卫和政府部门要率先使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同时,加强步行道、自行车道交通系统建设,促进绿色出行道路畅通无阻。
在控尘气方面,积极创建绿色工地,实施施工工地封闭管理;控制道路扬尘,渣土运输车、渣土堆放地要采取密闭措施,推行卫星定位系统控制渣土运输扬尘;强化道路扬尘治理,及时清理拆迁地建筑垃圾,逐步减少城乡裸露地面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道路路面保洁机制。
为了防治生活毒气,民用建筑内外墙体涂料要强制使用水性涂料,家庭装修倡导使用水性涂料;严格执行挥发性有机溶剂含量限值标准,全面开展干洗业废气治理;控制餐饮油烟,所有产生油烟的餐饮企业、单位须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加强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对秸秆焚烧的监督管理。
此外,加大对公共场合吸烟行为的惩罚力度,大力创建无烟机关、无烟医院、无烟学校,减少烟民烟气。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