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谊报 2016年进入秋冬以后,我国多地又频遭雾霾大范围、长时间袭扰,其“原凶”是排放物过多、排放量过大,这是主因、内因。“怪天气”越多,就会存在“等来风”的侥幸心理。
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需要做到管、治、理有机统一,立足标本兼治。从源头做起,控制高排放,需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并对传统产业改造提标、转型升级。同时,推进能源革命,让清洁能源从技术到规模到供应都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处理民生保障与雾霾治理的关系上,要全面加大燃煤锅炉取缔力度,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取暖、电供暖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加快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强化对高排放车辆和高频使用车辆污染物排放的监管,淘汰老旧车和黄标车。
雾霾由多种污染物共生造成并在区域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可以远距离传输,这就需要多管齐下、协同治理。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是国家《大气十条》所列的几种主要污染物,实际情况是前两者减排措施比较到位,也减得较多,氮氧化物次之,挥发性有机物减得最少且没有纳入总量控制,作为大气细颗粒物重要前体物的氨的治理也未启动,其排放量的增加会抵消其它措施的减排效果。为此,应对重污染时要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的排放降得更低一些,同时,在现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与区域周边地区空气质量信息共享、预报预警平台和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消除应急措施联动的操作性障碍,完善长效的区域一体化协同治理和防控措施,构建从利益协调到监督核查、问责追究的联防联控体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