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浙江省委会、省台联:让特殊教育共享公平教育阳光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台盟浙江省委会、省台联:让特殊教育共享公平教育阳光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02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我省学前和高中段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远远低于普通儿童,特殊教育向幼儿教育及职业教育“两头”延伸的“短板”尚未补齐,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基础教育任重而道远。补齐特殊教育现代化这块短板,是残障人群共享公平教育的急切期盼。

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我省特殊学校中,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不超过50%,普通学校里具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更是奇缺。究其原因:一是特殊教育教师招录难,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招考难以达到报名人数13的开考条件。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配套,尤其缺乏既能上文化课、专业技术课,又懂“康复教育”的复合型人才。三是特教教师待遇偏低,从事特殊教育的职工除了享有国家15%的特殊教育津贴、工作满10年再享受15%的特殊教育津贴外,没有更多津补贴,岗位吸引力不够。

特殊教育设施专业化不强,教材、辅助读物滞后。我省培智学校以县为主,经费要当地县政府划拨,严重受制于当地县级政府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部分学校的教学场地狭小,空间有限,无法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也未能达到建设标准。同时,特殊教育的教、辅材受众面狭窄、利润空间较小,难以通过市场行为刺激出版社出版。特别是盲文教、辅材,全省受众不足400人,成本高,且全国统一教材体系落后,辅助读物匮乏。

特殊教育多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社会和家长对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还存在理念认识上的偏差,随班就读未纳入普通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

慈善捐赠体制有待健全。一是社会关爱体系不成熟。随着全社会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少行业、单位、个人向特殊教育学校表爱心、送温暖。这些捐赠虽多与学校直接对接,但层次较低,缺乏有效统筹,容易给学校带来额外负担。二是特殊学校利用善款程序繁琐。对特殊学校来说,利用社会捐赠资金需要层层审批,手续复杂、效率不高,更愿意接受实物捐赠,而对捐赠人来说,却由于实物捐赠需额外增加挑选、购买、运输等流程,更愿意捐赠善款。

发展特殊教育的对策建议

建立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从政策、专业、经费、人员等方面全方位保障。一要以特殊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应建立特殊教育专业平台、组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保障融合教育质量,实现融合教育常态化,加快建立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康教结合、社教结合、普特结合的多元特教体系,加快推进特殊教育网络个别化平台体系的建设,让不同障碍程度的残疾儿童能得到适合的教育与康复,并在适合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二要注重拓展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渠道,为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参与高考,不断提高特教学生自身素质,实现个人更高发展。三要将随班就读纳入普通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增加对普通学校关于实施融合教育考核比重。四要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对个体差异和尊严的尊重,强调对平等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尊重。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实施提升工程。一要实施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提升工程,实现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设施设备现代化。在建设前要充分做好规划设计,做到适度超前,同时通过改建、扩建和迁建,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条件水平。二要实施特殊教育教、辅材提升工程。要加大财政投入,发行与时俱进的教辅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其课余生活。三要实施特殊教育教师提升工程。分步实施特殊教师的准入机制,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完善特殊教育教师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特殊教育中的作用。完善特殊教育,不仅是政府的工作职责,更是全社会需要支持的重要事业。在政府加大对特殊教育事业扶持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事业。一要充当社会慈善捐赠者与特殊学校之间的联系者、协调者,充分引导和发挥全社会对特殊教育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助残氛围。二要利用第三方独立身份,配合学校和政府机关,做好特殊学生的交流、沟通等辅助工作。三要根据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实践,为政府制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提供现实依据。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