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武:28年深耕电接触材料 匠心打造“白银帝国”_其他工作_经济委员会_专委会工作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专委会工作>经济委员会>其他工作>>正文内容
王达武:28年深耕电接触材料 匠心打造“白银帝国”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2日 来源:浙江省商会   作者:   字号:[][][]

c0989b31192344209e8181392bb3442f.jpg


bb9b3c9abd4649368147f669ad43c476.jpg


       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温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厂房外观上看,它和园区多数企业并无差异,但走进厂区后,让人讶异的是,这里没有车间的凌乱,却多了几分实验室般的严谨。车间里各式各样、分工明确的机器人构成了一条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进行成型、点焊、检验等工序,将各色金属原材料转化成为“电器心脏”。


  “我们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业内一流的熄灯车间、无人工厂,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提升产品的品质。”穿着蓝色工装的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达”)董事长兼总裁王达武说。


  无论是5G通讯、新能源、军工,还是家电、轨道交通等领域,都必须依靠低压电器的支撑,而福达自创办以来一直专注生产的,就是低压电器的“心脏部件”——电接触材料。


  28年来,王达武对质量把关孜孜不倦,几近严苛。作为福达创始人,他带领企业坚定不移地走“1米宽、100米深”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脚踏实地、风雨兼程,从最初的一穷二白,到自主研发初见成效,再到掌握多项国际领先核心技术,创新理念从未动摇;从籍籍无名的小作坊,到国内行业里一枝独秀,再到成长为细分行业生产规模全球前三的企业,发展脚步从未停歇。


初出茅庐 奔赴各地跑供销

 1965年,王达武出生于温州乐清。“早年家家户户都很困难,我们家在村里算是最贫困了,除了我,家里姐妹还有5个。”王达武回忆,尽管生活清贫,但从道德品质到言行举止,父母对他这个家里唯一的男孩子教育丝毫不放松,从小养成了他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


  小时候放学一回家,王达武就要和家人一起,去农田干农活。到了读初三时,因为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他就开始了打工生涯——帮村里人做钳工。钳工的活又累又脏,但他从未叫过苦,每天早早去上班,赚钱贴补家用。


  两年的钳工生涯,让王达武收获不少。当看到柳市大批供销员外出淘金,年仅18岁的他,就跟随这批供销大军外出推销柳市电器产品。像所有供销员一样,王达武带着一些样品及目录本奔赴全国各地,饿了就在路上吃个面包,累了就寻找最便宜的招待所住下。


  王达武向记者讲述了他“推销”路上遇到的第一个“贵人”。“那天在石家庄,我骑着自行车奔波了半天,终于在一个偏僻的厂里拿到了3000元的订单,开心得不得了。回来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冒雨整整骑了50多分钟自行车才到了招待所,当下就感冒了,高烧不退。”当时正逢当地烟糖酒展销会举办,招待所住客爆满,无奈之下,王达武只能在招待所走廊打地铺。 


  正巧一位来自内蒙古的一家国有绝缘材料企业销售处处长来石家庄出差,因客房紧缺,只能与王达武同住。当他看到王达武躺在床上无人照顾,得知他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赚钱养家的经历,深受感动,当即表示要帮他介绍些业务。之后在这位“贵人”的帮助下,他接了不少的订单,两人也成了好朋友,至今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苦了些,我却很感谢父母的教育,使我从小就立下志向,敢于担当;也正是因为家庭的熏陶,让我在今后的从商、创业路上,吃苦耐劳,敢为人先,诚信经营。” 王达武说。


质量为王 叩开国内外市场


      温州商人的骨子里,既蕴含了山的踏实和坚韧,又潜藏着海的冲劲和活力。通过几年供销员经历,王达武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在反复思考后便开始落地创业。


  凭借市场调查,他把落脚点确定在了天津。那一年,他与天津机电公司对接,一口气租赁了3个店铺,分别在几条大街最佳的位置开起了电器门市部,专门销售低压电器产品。


  在开电器门市部期间,王达武经历了两起安全质量事故,对他触动很大。他开始思考:乐清是全国低压电器基地,电触头虽然只有指甲盖大小,但它是“电器心脏”,如何确保这个关键零部件的质量,让乐清制造的电器走向全国?带着这些想法,1993年,他下定决心回到家乡柳市,开办一家专攻电接触材料的公司,弥补低压电器这个质量缺口。


  电触头的主要基材是白银,当时还属于国家管控的贵金属材料。王达武拿出所有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又东拼西凑了一些钱,与好友一起,在柳市一个不显眼的地方租下了一间400平方米的厂房,开启了他的“白银帝国梦”。王达武通过无数次努力,首先取得了白银经营许可证,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企业初创,技术力量薄弱,王达武只能生产用于制造电触头的银合金线材,而银合金线材的质量要求特别高。刚开始,他既当老板,又干销售,足迹遍布上海、宁波等各大城市。一次,他去上海一家民营企业,满怀热忱地介绍自己的产品,但该企业负责人对王达武递上的产品不屑一顾。“你们先用着,不用付货款。如果合格再给钱。”这家企业在王达武多次诚心劝说下,终于答应一试。然而事与愿违,他的产品并不符合要求。但王达武并未放弃,他认为这是难得的改进产品的好机会。随后他进行了几十次改进,每次都免费给客户使用。最终,产品获得成功,订单纷至沓来。


  1996年,王达武作出了创业路上的第二个重要决定:提高产品附加值,自己生产电触头。“100件产品中只要有1件不合格,我认为剩下的99件也是不合格的。”王达武的这套理论,融入了每一枚电触头的生产过程中。 


  日本的欧姆龙集团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为了进入这一国际企业的供应商体系,王达武可谓“六年磨一剑”。“欧姆龙”对供应商的审查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光是一个样品,就要进行6个月到1年的试验。


  就这样,经历了6年时光,福达的产品最终获得了对方的青睐。王达武说:“这6年没有白等,不仅收获大额订单,还接受顶尖企业的全面监督,对提升产品质量大有裨益。” 最终,国际市场认可了福达品牌。


技术创新 转化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技术是维持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王达武在企业初创时,就确立了“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策略,将研发投入视为对企业未来的投资。从1993年开始小作坊的生产,王达武就对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他投入巨资,聘请业内知名老专家、老技工,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前期的投入虽然像“打水漂”,但通过数十年技术的积累与沉淀,如今已转化为福达最核心的竞争力。


  1996年建立铆钉触头生产车间;1997年建立片状触头生产车间;1998年建立粉末冶金触头车间……王达武在技术突破道路上做了一次又一次尝试,但当时电触头生产技术的制高点却始终流于国外。


  自2000年开始,王达武从欧洲、日本接连聘请专家作为公司技术顾问,从技术、装备到管理,实现与国际全面接轨。同时在哈工大、上海交大、合肥工大等高校挖掘专业硕博人才,组建了自己的百余人研发团队。正是不断庞大的人才队伍,让“福达”整体技术实力逐渐步入国际先进行列。企业不仅晋升为全国无区域企业,还先后成为正泰、施耐德、ABB、欧姆龙等国内外知名电器企业的战略供应商。企业建立的业内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更是吸引了国内多名博士,这些人才的加盟,让“福达”已累计申请专利近300项,参与制定国标/行标48项,发表论文104篇。2008年,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落户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十多年的努力,销售收入从2008年的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8亿元。


  2018年,福达正式在上交所挂牌上市。王达武说,企业能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如今亚洲第一、世界前三的现代化电接触材料企业,秉持的是“专精特新”的发展理念,靠质量取胜。但这种理念的实现,不是企业家自身所能够左右的,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才的外力支持。“福达”的发展之路,说到底就是人才集聚、研发持续投入的过程。


  王达武说,人才要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为健全育人机制,福达采取“内部培养+外部进修”的校企合作模式,将业务骨干送到高校再深造,他本人及管理团队积极参加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人民大学EMBA等研修培训。他还多次带队赴欧洲、日本、韩国考察学习。开辟出多阶梯、双轨制的职业发展通道,对科技研发成果进行重金奖励,除了高薪和福利政策倾斜外,对业务骨干和核心技术人员实行多轮股权激励。自企业创办以来,福达拿出若干股份用于股权激励,使核心团队真正能与企业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人才资本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打造了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的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化人才梯队。


  福达从创业初期的技术工艺组起步,到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再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坚持以巨资投入到研发中,成功从“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晋升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进入国际知名电气企业供应商序列,实现了技术创新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


工匠精神 引领专精特新之路


    王达武说,所谓的专注,其实就是选定方向,找对人才,然后坚持精耕细作,走“1 米宽、100米深”的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用工匠精神追求电接触材料的极致完美。


  28年来,福达坚持“小领域深挖潜,专注高精尖”的专业化发展道路,专心专注于电接触材料产业,不断优化品质;不断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激励分配创新,让企业更加规范,更具有生命力。


  品牌的背后就是品质。受益于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了对标管理体系,将国际标准引进企业,并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管理团队,培养了一批技术娴熟的员工,引进了全套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严格的质检标准,福达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公司上市后,福达投入巨资,从软硬件入手,为全面发展装上“加速器”。先后引入MES生产管理、QIS质量管理、PLA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信息化系统,被评为“浙江省智能制造示范单位”。同时还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升自动化工装设备、信息化系统、技改等工作。分阶段实施生产的“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制造”项目,向“无人车间、熄灯生产、智能工厂”的方向前进,最终实现“产量翻番、人员减半、质量倍增、成本最优”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家国情怀 投身社会公益


  王达武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回馈社会,致力于公益事业。他先后通过政协提案和人大建议,倡导社会各界发挥优势,重视人才,建立机制。王达武建议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对内,企业需要有效的防蛀,严惩内部腐败;对外,企业则要杜绝商业贿赂,停止恶性竞争。这不仅是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还是悬在民营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近20年来,王达武还先后担任乐清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政协常委,温州龙湾区第七届人大代表,温州市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第十二届常委、第十三届主席,以及浙江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等职。他把一定的时间用到了社会公益和履职、参政议政上来。


  “社会责任是一名企业家应有的担当,从事公益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和鞭策。”每年他都会抽出一定时间通过广泛调研,结合履职和参政议政经验,为民营企业及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献策、发声。


  王达武在企业里积极倡导并践行“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公益支持工作。“每年都将公益支持费用纳入企业年度预算中,并明确在企业文化纲领牵引下,积极投入教育、行业发展、帮扶等重点公益支持领域。”王达武介绍,福达已在中南大学、哈工大等对口大学设立奖学金,捐建了桂林希望小学。在资助行业高峰论坛、学术刊物及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方面也不遗余力。作为温州的儿子,王达武积极参与家乡贫困山区扶贫,给永嘉、泰顺等地送去数十万元的扶贫款。还将扶贫的善举做到了西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又率先带头捐款捐物20多万元,组织温州经济开发区企业家捐款捐物总价值约380万元;积极为协会会员提供防疫物资采购渠道,协助采购防疫物资,整理并告知防疫技巧。


  如今,王达武正带领着福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全力协助打造温州新时代“新三板”,创新构建“一主两翼一拓展”产业模式:以“电接触产业”为主体,大力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以“柔性智能装备产业”和“贵金属循环利用产业”为两翼,实现产业智能与产业延伸并行;全力拓展未来新材料产业,深入学习研究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身在材料领域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重点培育新能源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王达武说,他一有空就会来车间转转。初春的阳光照进来,加工后的白银电触头格外耀眼。每年平均有516吨白银被制造成电触头销往海内外。车间里有他最初的梦想,在他的匠心打造下,如今被放大了好几十倍,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