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进“瓷三代”王武的青瓷世界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一起走进“瓷三代”王武的青瓷世界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24日  来源:同心苑   作者:徐文燕 余婷    时间: 版面: 字号:[][][]

据同心苑    近日

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

表彰2891个集体和个人

龙泉市御品瓷坊设计成型组

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御品瓷坊设计成型组

成立于2010

致力于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的

传承和发展

其负责人是

龙泉市政协委员王武

下面

一起走进

这位“瓷三代”的青瓷世界

王武,龙泉市政协委员,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第四批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副会长。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走进王武的御品瓷坊,沿着台阶信步而上,“青璧”像是一个静候多时的道者,着一抹青色为裳,站在转角的展台上,静静地凝视着你。

“青璧”系列作品是王武的得意之作,曾被选为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官方定制礼品,赠送给各国政要和互联网巨头。

谈起创作“青璧”的初衷,王武说,龙泉青瓷之美,在于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在青瓷作品创作过程中,他从青瓷“似玉非玉”的质感中,深深感受着青瓷文化与玉文化那种血脉相连的关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一个汉代玉璧,当时内心为之一震,那种颜色和质地与龙泉青瓷有太多相似之处!”王武就这样细细观赏琢磨,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

回去后,他就下定决心,要用青瓷技艺重现汉代玉璧风采。查阅大量的玉文化资料,请教众多的先辈工匠,他开始了一次次练泥制坯、精雕细琢。

王武说,龙泉青瓷泥坯收缩比例大,高温之下原矿釉流动性强。“青璧”以璧为形,平面多次施釉,又平置于窑内进行近1300度高温烧制,难度很大。也因为这样,从构思到成品,王武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花了足足两年时间,才“迎”来自然通透的“青璧”。

此后,“青璧”系列作品接连斩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等奖项,还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青璧”之后,王武的御品瓷坊又出炉了众多优秀的后来者。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凝望着“青璧”,人们眼前仿佛浮现那个孜孜以求的身影。不论是灵感迸发后的陶醉、痴迷,还是屡挫屡战的执着、坚持,他身上的工匠精神让人感动。

中国早有“艺痴者技必良”的说法。沉浸于青瓷的艺术世界,王武将御品瓷坊开在龙泉市的一个静谧院落,潜心经营。

二楼的巨大展厅里,除了陈列作品外,还悬挂有一块写着“一脉相承”的匾额。“我是瓷三代。”1982年,王武出生在一个青瓷世家,从小在窑背上长大,耳濡目染,备受青瓷艺术熏陶。

王武的外公叶长水是1957年龙泉青瓷恢复生产时的第一批技术骨干,王武的父母都是青瓷厂的职工,“一干就是一辈子。”王武记得,外公去世时,正值龙泉青瓷业的低谷期,国营青瓷厂纷纷倒闭。彼时,曾为青瓷倾注毕生心血的老人很是遗憾,弥留之际,他将弘扬和传承青瓷文化事业的宏愿寄托到王武的身上。

“外公说,在我们这一辈复兴的技艺,一定不能断,一定要在你们下一辈传承下去。”

年少希冀闯天涯,直到六七年后,在外闯荡的王武才理解了外公弘扬和发展瓷业的嘱托,启程返乡。从此,拜师学艺、悉心钻研、朝夕不辍。

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院陶瓷专业毕业后,他又不断拜名家为师,制瓷技艺日趋成熟,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并于2009年创办个人青瓷工作室,从日用瓷转为艺术瓷制作。

初期并非一帆风顺,有七窑全覆的绝望,有技艺瓶颈的艰难,有前程未卜的迷茫。“青瓷是追求完美的艺术,稍有瑕疵,就是残次品。”王武敲烂了所有次品,咬着牙投入第八窑的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终于获得了成功。

就是这样的“倒逼”,王武的作品具有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理念与现代设计于一身的鲜明艺术风格,不但被人们接受而且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

至今,御品瓷坊创作设计的青瓷作品,先后获各大展赛奖项100多项,其中金奖30余项;被市级以上博物馆永久收藏20余件;获国家外观设计专利20余项;作品先后赴法国、日本、韩国、希腊、匈牙利、西班牙等地参展。

20142020年连续为七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设计制作官方指定青瓷礼品;作品《青莲》茶咖具入选G20杭州峰会国礼。整个团队先后获2017年丽水市工人先锋号、2018年浙江省工人先锋号。

2017年,王武成为龙泉市政协委员,他的生活也从艺术创作的“单线”模式,调整为创作、履职并重的“双频”模式,他将专注、执着和细致的工匠精神倾注于委员履职的“新事业”中。

剑瓷产业是龙泉市的两大传统产业,现有生产经营单位2000多家,就业人口2万余人。作为剑瓷行业的一员,王武深感产业飞速发展的变化,也深知转型升级之难。

因此,他经常走访剑瓷企业、作坊,实地察看青瓷小镇、宝剑小镇等项目现场,还与剑瓷行业大师面对面交流,到主管部门座谈、查阅资料,一次次不厌其烦的调研,让自己对青瓷文化、青瓷产业的发展有了更立体、深刻的体会,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凝聚共识、建言献策。

“将剑瓷文化有效融入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势必更能彰显西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独特之处。”在此前的调研中,王武发现,西街存在着为数众多的老房子,这些老房子古风犹存,是一座座“凝固的历史”,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将这些老房子修缮保护后作为展览平台,政府部门、剑瓷行业协会、剑瓷艺术家等都可以加入进来,沉浸式展示龙泉悠久的剑瓷文化。还可以开设龙泉宝剑、龙泉青瓷体验坊,让游客亲手制作青瓷、宝剑,亲身体验剑瓷技艺,以此来传播剑瓷文化。”

王武一直以传承剑瓷文化为己任。在走访中,他从一群年轻青瓷从业者口中了解到,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资金筹措难、生产环境差、作品展示难等实际问题。“青瓷技艺需要传承,而年轻一代的发展环境尤为重要,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今年,王武提交了《关于打造龙泉剑瓷青年公共展示平台的建议 》《关于独立设置大窑龙泉窑遗址管理机构的建议 》等提案,希望政府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剑瓷文化发扬光大。

剑瓷锋自磨砺来。如今,王武的两个孩子也开始懂事。他希望,外公那个关于龙泉青瓷复兴的梦想,能够在家族第四代中继续传承下去,也能够在更多龙泉年轻人的心中扎根。

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青瓷、爱上青瓷,并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能够体验优秀传统和技艺所带来的美感。

——王武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