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心苑 唱支山歌给党听
我把党来比母亲
母亲只生了我的身
党的光辉照我心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
民盟绍兴市委会主办
红旗颂歌——主题交响音乐会
在这场音乐会上
一曲莲歌
《再唱山歌给党听》
融入了传统的莲花落唱腔
别具一格
打动了现场所有观众
听着台下观众
热烈的掌声
坐在幕后的作曲者
民盟盟员汪嘉宝
开心地笑了……
人物名片
汪嘉宝,第四、五、六届绍兴市政协常委,民盟盟员,国家一级导演,绍兴市“心连心”艺术团团长,民盟绍兴市艺术团团长,曾荣获2019年浙江民盟榜样人物。
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绍兴地方的一种曲艺。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
莲歌《再唱山歌给党听》取材于《唱支山歌给党听》。这次音乐会演出的是汪嘉宝于15年前第一次创作改编的版本,此后,他又将原作用民歌和越歌的形式分别进行过创作改编,其中,越剧版《唱支山歌给党听》登上了央视戏曲频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首作品最能表达我这个老艺人与共产党同心同行的初心使命。”
日前,“再唱山歌给党听——汪嘉宝获奖作品(曲艺、戏曲)演唱会”也在绍兴举行。
移动的戏曲博物馆
在绍兴,说起“汪嘉宝”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是从艺一个甲子致力于推陈出新绍兴戏曲的艺人;他是将绍兴地方曲艺从“拔出泥腿”到“雅俗共赏”的作曲家;他是获得2014绍兴市人民政府市长奖的艺术家;他创作的各类作品先后12次获国家级金奖……
1961年,汪嘉宝考进绍兴戏曲训练班,六年的“吹拉弹唱”训练让他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
长期以来,汪嘉宝一直致力于搜集散落于绍兴民间的戏曲艺人资料。“当时,绍兴很多老艺人都还健在,很多老派唱腔我也亲耳听到过,其中不少我都记录了下来,要不然那些‘宝贝’可能就失传了。”汪嘉宝说。
2018年,他将从艺以来创作的包括曲艺、戏曲、歌曲各种类型500多个作品,以及一些非常宝贵的重要档案,如他亲自登门拜访袁雪芬、傅全香等十多位越剧流派创始人大师级人物的独家采访录像等,半个世纪来陆续整理、收集的地方戏曲音像资料等全部捐赠给绍兴图书馆。
汪嘉宝在绍兴戏曲界有着“文艺教父”的尊称。
他是戏曲曲艺创作、作曲、表演、理论、教学等的多面手,先后在绍兴越剧团、绍兴市艺术学校、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担任作曲、唱腔老师,培养了吴凤花、吴素英、陈飞等国家一级演员。为传播戏曲文化,他还登上荧屏,先后创办《嘉宝频道》和《兰花艺苑》等名牌栏目。
因为他对平湖调、词调、宣卷、莲花落、摊簧等绍兴五大曲种样样精通,绍兴市曲协主席罗小令曾称他是“移动的戏曲博物馆”。
绍兴宣卷是五大曲种的“长者”,可传统的宣卷表演形式单一。为把传统宣卷搬上舞台,汪嘉宝创作了绍兴宣卷《票》,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宣卷曲调,配器更加丰富,由身穿旗袍的绍兴女子曲艺队演唱,一举获得第九届全国曲艺邀请赛一等奖。
2014年7月,在第三届巴黎中国曲艺节上,由汪嘉宝改编作曲的新编绍兴莲花落《十八相送》获得唯一一个最高奖项——卢浮金奖;他创作的莲花落《冰山上的守候》《让我来》等4个作品入选“全国道德模范故事巡演”,在全国巡演超百场……
激活传统戏曲一池春水
“戏曲不能当藏品,必须推陈出新,才能更广泛地传唱和弘扬,最重要的是‘活’下去。”近年来,汪嘉宝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曲艺的“传帮带”上,他努力在不失传统韵味的基础上加以改编,让更多人关注和喜爱绍兴戏曲。
“在孩子当中普及莲花落,不能一味教唱传统段子,首先要引起他们的兴趣。”汪嘉宝尝试以绍兴童谣为主题,用普通话演唱,配上莲花落音乐元素,创作了《老酒谣》《扯白糖》等少儿莲歌,连续获得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CCTV中国儿童音乐电视大赛金奖。
为发掘戏曲新苗,汪嘉宝四处奔走。
柯桥区阮社小学,是绍兴唯一一所以莲花落为特色的学校,是中国“曲艺之乡”教学传承基地,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12年开始,汪嘉宝在此开设曲艺拓展性课程,全身心地培育“莲花落小苗”。
在2013年8月举行的绍兴首届少儿戏曲大赛中,陈佳贤、陈佳惠这对来自安徽的双胞胎姐妹唱起绍兴莲花落有板有眼,引起了汪嘉宝的关注。他随即对姐妹俩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指导、训练。2014年8月,由她们表演的以勤俭节约为题材的绍兴莲花落《一颗米》喜获全国少儿戏曲大赛一等奖。
从2017年起的4年间,汪嘉宝为阮社小学的孩子们量身定做的莲歌《红花献给好妈妈》《酒乡酒歌敬朋友》《年年高》《酒乡莲歌》连续4次登上央视,两次获全国曲艺大赛一等奖。
“戏曲苗子非常难寻。”汪嘉宝还把自己创作的14首“校园戏歌”刻成光碟,送至绍兴范围内上千所中小学校,旨在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退休后的汪嘉宝,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他在绍兴文理学院设有汪嘉宝文化工作室,定期开课向在校大学生传播绍兴戏曲文化,在市级机关的“夜学讲坛”为机关干部讲解戏曲文化……“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催生出更多新一代的戏曲力量。”
十七载情暖麻风村
在离绍兴城区20公里的浬福公路旁,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村庄,这是曾令很多人谈之色变的麻风村,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麻风病人在这里治疗、康复。如今,这里是绍兴康复疗养院,25名麻风病治愈者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2002年的一个周末,汪嘉宝带着一群民盟艺术家,第一次来到这个特殊的“村庄”。演出时,他看到病人们端坐在离舞台七八米远的地方。“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怕自己五官不齐、四肢不全,会吓到我们。”
“第一个节目是独唱。”汪嘉宝记忆犹新,面对这些善良的观众,演员唱得情真意切,十分投入。难得听到如此美妙的歌声,病人们一个劲地喊着:“好!”演员情不自禁地边唱边走下台去,走近一看,眼眶立即湿润了。之前还在奇怪台下掌声不够热烈的歌手,这才发现原来那些病人有的缺只手孤掌难鸣,有的没手指难以拍响声,那一瞬间她忘了自己身处何地,竟然一下子握住了一个病人光秃秃的手掌心。
这一举动,顿时让病人泪流满面,他已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人握过他的手了。看着这位歌唱演员动情地一边唱一边走,一边把手伸向其他的病人,身为主持人的汪嘉宝也受到了震撼,马上冲下舞台,陪着演员一起与病人们握手。
“那场演出,大家越演越精彩,病人们兴奋地都喊破了嗓子。”汪嘉宝说,虽然事后也不免有些后怕,但当病人们问道:“你们还会来吗?”他还是坚定地说:“来!”
此后,汪嘉宝每年都会带着文艺小分队,为这群远离城市喧嚣的“村民”送去温暖和欢乐。当时200多个“村民”如今只剩下了25个。“哪怕只有一个人了,我们也会来!”这是他作出的承诺,情暖麻风村的故事还将一直续写下去……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