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发言摘要_政协要闻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正文内容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省政协民生协商论坛发言摘要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26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时间: 版面: 字号:[][][]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昨天下午,省政协举行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为主题的民生协商论坛,论坛除在省政协机关设主会场之外,还在杭州市江干区、嘉兴市南湖区设立了分会场,省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界别群众代表踊跃建言。一起来听他们的好声音——


 

据联谊报    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华宣奎作重点发言:

近年来,全省各地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体系初步建立,政策制度框架渐趋完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但对照2020年实现全省生活垃圾“零增长”和“零填埋”的目标任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加快补齐短板。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分类执行率准确率不高,分类标准在执行时有偏差;易腐垃圾和一般垃圾(湿垃圾与干垃圾)的分类重点不够突出;定时定点投放安排上有不切实际之处;部分分类设施便利性实用性有待提升;大多公共场所两个桶的垃圾几乎没有区别,成为垃圾分类的盲点。

处置能力不平衡。地区不平衡,能力不匹配,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置体系不健全,有害垃圾、飞灰处理等在后端处置能力和布局上缺乏统筹谋划。

增量控制压力大。快递外卖垃圾增量大;快递业普遍存在二次包装、胶带缠绕等过度包装问题;一次性餐具污染性强,如与其他垃圾随意混放,会大大影响其他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资源化回收体系不健全。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回收网点设置推进较慢。

为此建议:

前端分类要注重方便群众。坚持稳步推进,现阶段按照标准的四分法进行分类,培养形成垃圾分类的自觉和习惯,再持续深化推进。易腐垃圾分离是现阶段整个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底线思维。因地制宜设计定时定点举措。分类设施要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补齐公共场所工作短板,消除垃圾分类盲点。及时立法,推行强制分类。

源头减量要攻坚重点领域生产环节。继续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建立健全绿色包装指标体系,加快绿色包装材料标准的强制推行和标识认证。流通环节:探索制定餐饮外卖垃圾分类、技术规范和标准。消费环节:强制住宿、餐饮等服务性单位有偿提供一次性消费用品等。

后端处置要补齐能力短板。加快焚烧和餐厨处置设施建设。采用“集中+就地”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就地处置点,特别是广大农村要积极探索生态化处理的模式,补齐易腐垃圾处置缺口。加快推进垃圾协同处置设施建设。加快特殊垃圾的处置能力建设。统筹规划有害垃圾和焚烧飞灰处置场所。

回收利用要推进体系建设。制定资源回收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和回收利用目录,依法依规建立强制回收制度。研究完善资金补贴、税收优惠、场地等扶持政策,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创新回收模式,推进城乡环卫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推广“互联网+”回收模式,打造全品类全覆盖的智慧预约回收平台。促进资源的集约循环利用,积极稳妥地探索生产者责任延伸、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等制度。

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优势。发挥政府主导,强化统筹、压实责任,形成共同治理的联动机制。完善街道、社区、楼道、物业、环卫等多方协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示范引领作用,推广一批可复制、易操作的经验和模式。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全省推广统一的垃圾分类APP,推广入脑走心的公益广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名副其实的美丽浙江和健康浙江。

叶碎高委员

制定地方标准,明确产品、包装废弃时属于哪类垃圾,并与地方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中的种类、垃圾箱颜色、垃圾箱图案一致,把标识制度纳入生产型企业环境认证体系。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分期分批推进制度落实,对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监督。组织开展试验研究,建立并不断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责任制度,包括延伸责任、分档机制等。

金凯委员

提升餐厨垃圾末端处置效能,从源头治理,降低餐厨垃圾产生增量。加强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对餐厨垃圾分离和定向发酵技术的研发。合理制定指导政策,积极推进餐厨垃圾处置企业的规划和审批。注重采取低值垃圾由政策驱动、高值垃圾由市场驱动的策略,建立针对分类指导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不断引导更多市场力量参与到餐厨垃圾分类产业链中。

林东委员

通过顶层设计,提高垃圾处理能力,发展垃圾有机利用相关产业,做到垃圾零填埋。参考国外垃圾分类经验,建议分类运输,通过不同时间段收取不同种类垃圾的方式,让垃圾分类不再复杂。

洪文英委员

提升餐厨垃圾生产商品有机肥处理能力。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以点带面、加强推广,使餐厨垃圾资源化产品在种植业化肥减量中发挥作用。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在前端分类中提升效能、实现源头减量,在终端处理中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制定餐厨垃圾生产商品有机肥的生产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应用技术标准。

陈桂秋委员

建议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城市垃圾治理顶层设计,对分类方法、收集方法、处理系统、治理体制、扶持政策及法律保障等进行系统研究。采取措施扶持垃圾处理骨干企业,提高垃圾治理水平。成立浙江垃圾处理产业联盟,促进垃圾处理产业发展。加强对国际城市垃圾治理的研究,高水平构建我省垃圾治理体系。

沈少春委员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要从每个家庭做起,加强垃圾分类必要性及分类常识的宣传。通过购买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服务,开展各类垃圾分类常识推广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科学提升垃圾后续处理的能力。实行政府补贴安装家用厨房垃圾处理器。健全法律法规,明确奖惩机制,对源头分类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

方光明委员

出台全省统一的可回收垃圾细分类目,鼓励分类运输,做好垃圾的集中分捡。鼓励做大做强再生循环再利用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投入力度,开发高档再生绿色产品以满足全球对再生原料的高质量需求。

田野委员

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强日常的巡视和管控,督促做好日常垃圾分类。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打破目前资源化站点管理缺失的现状。充分发挥基层社区(村)作用,通过“周末卫生日”等活动,有效提升村民文明意识和健康卫生意识。

陆绍红委员

重视对中小学、幼稚园学生的环保教育,将卫生、环保等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孩子提高垃圾分类意识。开展全民卫生与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通过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和有效的督促引导, 培养群众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使垃圾分类成为全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王挺(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一刀切”收费不利于垃圾源头减量,建议“按量收费”。出台收费方案,对生活垃圾中的“其他垃圾”实行“按量收费”,降低垃圾总量。探索实施“按袋收费”,对大件生活垃圾,建立专门收集渠道,另行收费。对不合理使用专用垃圾袋,以及伪造专用垃圾袋、出售和使用伪造专用垃圾袋等不法行为进行监管和打击,对举报给予适当奖励。加大科技攻关,依据本地高校和科研单位优势和科研成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择优委托,组织实施。

何明勋(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和终端设施优化布局;推进废弃油脂的资源化利用和生物柴油规范化使用;支持企业参与营养土、有机肥、液肥等深度资源化开发与利用工作,使污泥去焚烧厂焚烧、填埋及沼液实现资源化利用。

金海良(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生活垃圾回收处置,要注重体系的完整性和便利性,调动居民广泛参与。通过有偿回收激励精准分类,激发居民主动参与垃圾源头分类。要注重体系的先进性和包容性,强化技术支撑。完善智能软硬件服务功能,赋能中小企业,促进回收行业转型升级。要注重体系的开放性和长效性,强化市场运作。形成标准化、可快速复制到不同区域的模式,实现社会成本最低化、社会效益最大化。

何恒(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进一步加强科学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争取建成若干个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国内知名的静脉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在发展静脉产业工作中的责任分工。加快完善配套政策,鼓励静脉产业做大做强。

杭州市江干区分会场

于广滨(杭州江干区政协副主席)

围绕生活垃圾管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建议以“社会化、智慧化、就地化”模式,组织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垃圾分类,形成多方参与格局。以小区为单元,建立垃圾袋发放、垃圾分类效果评价、可回收物积分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系统,提高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智能化应用水平。择地建设易腐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城市社区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能力。

梁旭珍(杭州江干区南肖埠社区党委书记)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一个“全”字,营造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强化“全民共建”,突出一个“实”字,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为契机,将垃圾房改造、集置点设置等内容建设纳入其中。强化“文化推动”,突出一个“久”字,以宣传工作为抓手,把文化“立起来”,在细节上作文章,打造垃圾分类特色文化。

嘉兴市南湖区分会场

赵建峰(嘉兴南湖区政协主席)

垃圾焚烧项目要科学规划,合理选址。要考虑到辐射的范围、垃圾运输的便利性以及周边群众的诉求。提前预留垃圾处置能力,在设备的选择上要对标一流设施。垃圾焚烧以社会效益为重,坚持政府主导,加大对企业的支持。

徐飚(专家、界别群众代表)

要加强前端分类,减少危险废弃物总量,减轻环境风险和运行压力。加强对生活垃圾相关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全生命周期设计和规划垃圾分类及其处置系统。打造并依托静脉产业园,全流程、系统化地构建垃圾分类投放、运输和资源回收等各环节设计。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