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心苑 带动60余名纳雍村民在家就业
累计完成200余万
产品生产和销售
……
为了让古老苗绣走出大山
宁波市政协委员
民革党员
曹建波
携40多位民革党员小伙伴
跨越2000多公里
牵手苗绣
开展产业扶贫
一起来看他们的爱心扶贫故事~
委员名片
曹建波,宁波市政协委员,民革杭州湾新区总支部主委。
位于贵州西北部多民族聚居区的纳雍县,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
去年4月,曹建波随民革省委会调研组赴贵州考察扶贫项目。在苗绣基地考察时,纳雍当地人精湛的苗绣手艺给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曹建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听说他们的苗绣产品没有销路时,曹建波内心直打鼓:这么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产品怎么会没有销路呢?得想想办法帮他们一把……
考察结束后,曹建波把相关情况向民革宁波市委会作了汇报,建议围绕苗绣开展帮扶。他牵头组建“牵手苗绣”帮扶团,下定决心一定要帮他们打开销路,让这一民族工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两个月后,民革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委会主委王建康率帮扶团,跨越2000多公里奔赴纳雍县董地乡,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曹建波第二次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此行的目的,是深入苗绣基地开展帮扶行动,落实具体工作。
董地乡青山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因为原居住地自然环境恶劣,村民们现已异地搬迁到了新的居住点。没有相应的产业支持、增收渠道单一,留守居民收入微薄。
在前期与村干部联系中,曹建波得知村里绣花缝纫设备不足,他和民革杭州湾新区总支副主委李立军、钱利东等向贵州当地厂家购买了10套价值3万元的绣花设备。“这样既能满足青山村村民的苗绣制作需求,又能保证设备售后服务,还能为贵州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为了安排好绣花设备的捐赠和相关培训活动,曹建波提前一天抵达纳雍。青山村海拔2000米,初夏的清晨,空气中还带着湿气,山路狭窄、崎岖、坡度大,部分路两侧还有陡峭的山崖,陪同进村的扶贫干部说,他们的车胎经常被坑坑洼洼的路面磕破。
一场小雨,让曹建波此行走得更为艰难。但一到村里,他们马上就开始着手组装设备。周围一下就聚满了村民,有的还背着孩子,热情地给他们帮忙。在和村民们的交流中,曹建波充分感受到当地百姓对“有活干、有钱赚、有固定收入”的迫切愿望。
第二天,村民们载歌载舞迎接帮扶团的到来。“牵手苗绣”帮扶团与青山村合作社签订了两批苗绣产品生产合同,受邀的技术专家还作了一场培训讲座,就缝纫机器使用、绣花技艺、色彩搭配等为村民进行指导。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看着村里墙上的这句话,曹建波更加坚定决心,“再苦再累也要把帮扶工作做实、做到位!”
回到宁波后,曹建波和团队成员通过分析现代城市生活环境、消费习惯,对传统苗绣进行了产品改良和设计优化,开发出民族风抱枕、杯垫、壁挂、风铃、桌旗等适合现代人审美心理和生活需求的十余项苗绣产品。
苗绣不仅工艺精美,而且蕴含着历史神话、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文化元素,被誉为“无字史书”。为了让苗绣走出大山,被更多人熟悉和热爱,曹建波注册了“牵手苗绣”商标,帮助完成了产品外包装设计,创建了小程序商城,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造出苗绣产业链。
在曹建波的带动下,民革宁波杭州湾新区总支部全体成员积极响应,利用休息时间,参与包装、送货、业务拓展等,齐心协力一起参与帮扶工作。
去年9月,在宁波统战部推选“同心百里方”先锋行动中,“牵手苗绣”产业帮扶项目受到高度认可和肯定。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带动60余名当地村民在家就业,累计完成产品生产和销售200余万元。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责无旁贷!”曹建波计划今年8月再次派遣技术团队,赴黔进行现场指导,进一步深化产品的研发与迭代。
小小苗绣
承载扶贫大爱
你们辛苦了
为你们点赞加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