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心苑 绍兴柯桥王坛镇的大山深处
有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十五年来
一对政协委员父子
接续爱心 传承公益
给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委员名片
周永利,绍兴市政协委员、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洋,绍兴市柯桥区政协委员、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周永利和周洋是一对父子,又都是政协委员。15年来,这一对委员父子与柯桥山区的一个贫困村,上演了一段不离不弃、爱心守望的感人故事。
农历辛丑牛年将近,周洋又一次来到了柯桥区王坛镇新建村。他的每次到来,都会给村里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新变化。如今的新建村村委办公楼干净整齐,乡村道路平整宽阔,硬件设施齐全。大家都说,村子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两位“名誉村长”和“荣誉村民”的悉心帮扶。
“整整15个年头了,永利集团一直都是我们的强大后盾,只要村里有困难,他们都会慷慨解囊,让我们放心大胆为村民办实事。”村支书说。
“15年了,他们每年都会来看看我,这种被记挂的感觉真好,也正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的生活才有了盼头。”一位困难群众说。
15年,一个村庄,一对政协委员父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缘分,是什么让他们彼此牵挂?故事要从2007年开始讲起。
2007年3月,父亲周永利来到王坛镇访友,无意间听说镇里有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困难户特别多,村民除了种点茶叶、竹笋,几乎没什么收入。
周永利默默把这件事记在了心里。过了两天,他专程辗转来到村里,发现道路狭窄泥泞、房屋破旧不堪,村委甚至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虽叫“新建村”,却既不“新”,也没什么“建”的痕迹。周永利就此下定决定,要帮助这个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展起来,他主动提出与新建村结对,当起了新建村的“名誉村长”。
15年来,永利集团出资超千万元,为新建村修路、建办公楼、建停车场、盖文化礼堂、资助困难户、发展乡村产业……村里渐渐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周洋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他的身影也时常出现在新建村的乡间小路上、贫困村民的家中。作为新建村的“荣誉村民”,他履行承诺与责任,同时也把这份助人为乐、反哺社会的精神延续下去……
“今年村里有什么建设计划?遇到多少资金困难?”刚走进村委办公室的周洋急忙向村支书了解情况。
“新年想全村三线整治,芝坞山自然村新建一个家宴服务中心,官地自然村修建一个停车场,还想把村内道路改造一下,让汽车能够通到每个自然村……”村支书详细介绍村里新一年的规划。
周洋边听边记:“这些惠民实事工程能综合提升村容村貌,让老百姓的生活更便捷,幸福指数更高,我们一定大力支持,你们放心大胆干,资金缺口我们来保障。”
“我们是先富起来的企业经营者,不能忘记党的恩情,有义务做力所能及的事,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让山区村民共享改革成果。”父亲周永利的这番教导,深深地印在周洋心中,他说:“父亲交给我的不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份光荣神圣的事业,我要把这场慈善长跑一直跑下去,让新建村变得更美更富裕!”
新建村的故事只是周洋热心公益的一个缩影。
每年春节前夕,周洋都会到集团困难职工家庭、杨汛桥镇敬老院发放红包和年货,帮助困难家庭和老人过一个好年;每逢儿童节和教师节,只要时间上允许,他还会去杨汛桥的幼儿园、小学慰问,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洋说,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参与公益活动,耳濡目染下,一直认为帮助有困难的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三十多年来,父亲每年重阳节、春节都会带全家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礼品和慰问金,陪老人一起过节。助人为乐、传递爱与善意,已经成为一种世代绵延的家风。
2017年9月,公司向区慈善总会捐赠200万元成立了“永利帮乐基金”;同年10月,向杨汛桥镇蒲荡夏村捐赠500万元用于“五星达标、3A争创”建设,向市政协“爱心社”捐赠100万元用于低收入困难群众慰问;还捐赠了2000万元帮助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盘石镇芭茅村开展新农村建设,捐建医院、广场等公共设施,捐资200万元为贵州山区孩子建学校……据统计,近5年来,永利集团对外捐赠善款已逾6000万元。
周洋坚持公益的脚步还走到了更远的地方。
2019年教师节前夕,周洋来到距绍兴1500公里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与剑河民族中学校长共同揭开“结对学校”的牌匾。
早在2016年,永利集团就为绍兴鲁迅中学与剑河民族中学牵线,签订了长期友好结对帮扶协议,结成友好学校关系。鲁迅中学每年安排两次以上本校教师前往剑河民族中学,开展教育教学讲座、进班上课、面对面辅导学生等教育帮扶活动。剑河民族中学的老师也通过跟岗实践、短期培训等方式,到浙江零距离感受鲁迅中学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分享沿海发达地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
2016至2020年,永利集团捐赠共计500万元,在剑河县设立奖教金,帮助剑河县通过教育脱贫,让45000名剑河学子及家庭走出大山、奔向幸福。
“凡事受之于社会,也需反哺于社会。我们做企业的要能扛责任,懂感恩。”
——周洋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