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同心苑 近日
首届“浙江魅力名城/名镇”
名单公布
30家单位入选
今天
小同约请
余姚市政协委员
余文锴
为你当导游
一起走进
“浙江魅力名城/名镇”
梁弄镇
共同品味
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成果
委员名片
余文锴,余姚市政协委员,梁弄镇党委委员,梁弄政协联络委主任。
梁弄镇
位于浙东四明山麓
早在秦时已有人烟
由于街弄多
遂谐音为“梁弄”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梁弄就始置为镇
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
这里不仅是繁华的人文集镇
还是号称“浙东小延安”的
红色革命小镇
如今
这个全国文明镇
处处吹响时代新风号角
在美丽城镇建设中
千年古镇焕发新颜
四明三千里,
朝起赤城霞。
日出红光散,
分辉照雪崖。
诗仙李白曾经这样赞赏过四明山的美,短短二十个字,便描绘出一幅壮美的景象。
春日里,四明山脉巍然屹立,山泉醒、白鹭鸣,青山碧水透发着灵气,白水瀑布轻抒万丈豪情。
万物苏醒,漫山姹紫嫣红,那些粉嫩密集的樱花缤纷落英间,串成了青翠碧绿的珍珠,沐浴在阳光,摇曳在风里。
转眼便能刺激你的味蕾,吃起来酸甜鲜美,嫩得一触即破。
作为曾经“唐诗之路”的中心驿站,四明山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前往,走古道于水山之间,挥笔写意,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层林尽染四明山,一枝红枫更耀眼。”描述的便是片片枫叶映红的四明山。2001年5月,这里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红枫之乡”。
百年学府“正蒙学堂”
如果说四明山是大自然馈赠的一本书,那四明湖便是书旁研好的墨。梁弄,坐落其间,千百年间也得一身书香气。
五桂楼是梁弄人黄氏后代黄澄量专为藏书而修建的。据黄氏宗谱记载,后唐时有黄定远在梁弄安家,传至第六代孙黄远美时,生有八子,其中黄必腾等五个儿子先后于1159年-1170年间登科中举,过去中举叫“蟾宫折桂”,因此号称“五桂”,一时名声大噪。宋高宗对他们非常器重,说有“经济之才,宏博之学”,后来五子同时衣锦荣归,高宗赠以《五子还乡》诗,诗中有“仙籍桂子香”之句。
五桂楼建筑绝奇,层顶是“众”字型,明看二层,实为三层;上层可隔温防潮,又有暗藏珍本。楼上有24架藏书橱,初藏5万多卷善本,有许多名画碑帖和手抄本。据清光绪时编的《姚江黄氏五桂楼书目》记载,共有经史子集等书籍就达6万余卷。在兵荒马乱中虽散失部分,但大多保留下来。除1956年省图书馆调6000多册外,今尚存9993册。查阅目录,多数属十三经类古文化栏目,其中最多的为“易经”类,如《周易析中》《周易虞氏义》《重刊十三经疏》等,为研究古文化的宝库。
在五桂楼登高远望,能看到四明山七十二峰像屏风似地围在梁弄镇四周,北岭南峰,东岩西谷,秀峰玲珑,翠浪起伏,所以五桂楼又名“七十二峰草堂”。原横匾尚存,为清代书法家吕屐山所书。这草堂还是授业讲学之所,主人曾聘请学士名流来此延馆授业。故五桂楼不仅是藏书楼,还是民间自筹的书院。
百年正蒙学堂
在五桂楼里,走出过这样一名学生。16岁,经岁科两试,成为廪膳生;不久,捐纳太学生;后来屡次参加乡试,虽未能考中举人,但作文名声传扬四方,向他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曾为余姚“凤山书院”和“培兰书院”主讲。他就是正蒙学堂的创始人黄守斋。
光绪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确定近代新式学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8月,清政府废止科举。
当时地处偏僻山区的梁弄,一方面传统私塾日渐衰落,另一方面新式学堂尚未创办。于是,锐意革新的黄守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毅然回到家乡梁弄,兴办学堂。他邀集镇内有声望人士四处奔波,募捐筹集资金。经过多方努力,共得学田80余亩,暂借黄氏真门祠堂做临时校舍,招生开学,定名“正蒙学堂”。
1926年秋,黄守斋先生逝世,学校由原教务处主任邵之炳担任校长。在他任期内修筑了围墙,建起“西式”校门,扩辟操场。受辛亥革命影响,学校礼堂悬挂孙中山先生像,上悬“天下为公”匾额,学科增设语、体、文,删去经训。音乐课教唱“打倒列强军阀”之类歌曲。
1945年1月21日至30日,具有历史意义的“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在正蒙学校礼堂召开,会上宣布成立浙东行政公署,建立了“行政、财务、新闻、教育”等政府机构,通过《加强文教统一工作的提案》。这次会议的召开,大大激发了全体师生的革命斗志。
新中国成立后,正蒙学校曾几度易名,一路扬帆,上下求索,继往开来,走过许多坎坷,获过众多荣誉……百余年来,正蒙学校不但为姚南四明山地区培养了数万名知识人才,还传播了浙东红色文化,造就了一大批革命英才。
舌尖上的梁弄
梁弄童谣云:“山里山,弯里弯,萝卜开花找牡丹,牡丹夫人要大糕,大糕都在九洞桥(梁弄旧景点,借指古镇)。”
梁弄镇上有个传统,每逢端午时节,已订婚的毛脚女婿要送几十箱到百余箱大糕给女方及亲友做礼物;婚后第一个端午节,女方也要定做几十箱大糕回赠男方。这个带着浓厚地域特征的风俗延续至今,久而久之,大糕也成为当地最有特色的点心。
梁弄大糕又叫印糕、方糕,方方正正的一块,雪白的大糕上面有可食用红粉印的“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不同字样。传统梁弄大糕以粳米粉和糯米粉为主料,用豇豆蒸熟碾泥拌糖作馅,蒸好后用箬叶垫好即可食用。
因为梁弄大糕寓意佳口感好,逐渐也成为宁波人最喜爱的点心之一。2008年,梁弄大糕制作技艺被列入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明山水美
古今文人聚
人间烟火味
说的正是梁弄
赶紧出发吧~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