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围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协商议政_浙江日报专栏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浙江日报专栏>>正文内容

厚植健康沃土 守护万家安康

省政协围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协商议政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7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傅静之   字号:[][][]

据浙江日报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事关百姓的健康福祉,事关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加快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估中9次获全国第一,并从全国流出患者最多的省份之一转变为流入患者最多的省份之一。

近日,省政协在前期走访调研、通过数字政协在线协商建言的基础上,围绕“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题举行民生协商会,为浙江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凝聚智慧力量。

深耕基层

实现“病有良医急有救助”

预约号源向基层下沉、中高级职称医师值守、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延长社区门诊服务时间、建设智慧流动医院……浙江以基层为突破口,通过“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县域医共体改革、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高水平县级医院建设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提升患者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的就诊体验。

为探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宁波大学现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通过基层托管、专科专病联盟、构建分级诊疗格局等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并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多学科诊疗为复杂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建议,构建“专家资源(大学附属医院)—区域中心(区县级远程门诊中心)—基层终端(乡镇或社区门诊设备)”体系,让优质资源覆盖城市及偏远地区。

近年来,浙大邵逸夫医院常态化开展“名医进万家”5G大型义诊活动,携带移动CT等设备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近万名;还通过“名医家乡行”活动遴选籍贯地专家,由院领导、科主任带队下乡,显著提升了偏远地区巡诊覆盖与实效。该院常务副书记虞洪建议,构建全省“长期定点帮扶+定期巡回医疗”的格局,同时将5G大型义诊灵活穿插其中,携带移动CT等高科技设备深入基层,为患者节省往返医院的时间和精力。

在杭州市淳安山区,每逢义诊,中医服务总是供不应求。由于当地村医年龄偏大,存在偏远村庄难以“一呼即应”的情况,省政协委员、淳安县中医院副院长陈专心建议,以省级中医院为核心,在山区县设分中心,乡镇卫生院配AI问诊终端,村卫生室通5G网络,这样大家在家门口就可连线专家复诊;同时打造县域“共享中药房”,将中药代煎费纳入医保统筹并提供配送,实现“足不出村续药方,中药煎好寄到家”。

“病有良医”成为常态,“急有救助”这一偏远地区百姓的急难愁盼,也正被逐步化解。今年,浙江将“每10万人配置45AED”继续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进一步向山区海岛延伸。这也与浙大二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唐路平的期盼不谋而合。医疗急救是“与生命赛跑”的基本公共服务,“除了在村卫生室配齐AED等关键急救设备之外,”他认为,还应“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共救网’,通过家庭医生等助力急救科普走进千家万户。”

医防结合

串起“筛诊治管”一条龙

2022年起,浙江启动城乡居民“三免三惠”健康促进行动,推行城乡同质同标的免费健康体检制度。去年,省卫健委印发《关于提升五大能力推动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在杭州、嵊州、义乌等地先行先试,加强健康体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分析,优化“全民覆盖、分类实施”的健康体检管理体系。这种医防结合、预防为主的理念,引起了多位与会代表的共鸣。

省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主任郑瑶提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管理功能,创新医防融合、中西并重、智慧便捷的服务模式,推动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医防协同融合与“防治结合”一脉相承。省政协委员、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王桢建议进一步探索临床、预防、管理一体的公共卫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打造省域智慧化多点触发的传染病监测预警平台的同时,重点建设医防协同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探索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模式。

围绕预防为主的布局,浙江正从源头防控的关键处发力,持续加强对常见重疾的筛查力度。近年来,省肿瘤医院通过省政协“送卫生下乡”等活动,将移动筛查车开进山区海岛。省政协智库专家、省卫健委省级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利明建议,成立省级癌症筛查质控中心,制定并推广全省统一的技术规范与质控标准;同时,加快构建统一互通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实现筛查、诊断、治疗、随访信息共享,让更多疾病在萌芽阶段就被“截获”,为公众健康筑起更坚实的防线。

医防结合也对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水平的均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政协委员、医卫界别组组长徐润龙提出,靶向开展人才培养,扩大全科医学和山区海岛专项,打破人才流动壁垒,积极打造浙江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使用的2.0版本。

省政协委员、2025年“最美医生”、浙大妇院妇三科主任周坚红,带领其健康科普团队利用周末、节假日走进山区海岛、偏远农村,开展了1000余场基层科普讲座,惠及超过10万人次。她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培养能用土话科普的民间达人,既保证科普内容精准,又能不断锤炼传播技巧,以更贴近群众的传播方式,将专业知识化作更接地气的贴心话,真正把防病理念植入日常生活。

数字赋能

打通数据共享全链路

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优质资源,向下扎根,才能更好地向上生长。衢州市大力支持市人民医院培育品牌学科,重塑人才生态;同时与温医大共建附属衢州医院,成功跻身省首批研究型医院培育单位。衢州市政协主席方健忠希望,深化院校合作,弥补当地医疗领域在省级重大科创平台的空白,通过打造四省边际医疗高地守护四省边际百姓健康。

在浙江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持续往“高”攀升、向“强”突破?与会代表不约而同提到了“AI”。去年,杭州市西湖区蒋村街道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甲状腺、乳腺、颈动脉超声AI辅助诊断全覆盖,切实帮助基层医生减轻了负担、提高了效率。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吕晶认为,应将超声AI这类已经成熟的应用,正式纳入基层医疗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医疗AI数据共享平台,既保障患者数据安全,又能让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实现互通共享,让基层的AI系统能有更稳定安全的“运行底座”。

在信息融合方面,丽水市政协委员、莲都区政协主席李邦生建议发挥浙江在数字领域的优势,通过健全“浙医互认”机制,打通各级诊疗数据共享通道,实现医疗、医保、医药数据实时动态互通,打通治疗、用药等数据共享的“任督二脉”。

在浙江,数字赋能已成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创新标杆。2021年起重点打造的“浙里急救”省域一体化数字化院前急救系统,同步在“浙里办”应用上线,目前已贯通省内所有市县……从卫生强省到全民健康,从健康浙江到全面推进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浙江步履铿锵。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